冬天的脚步渐近,蓝凯进五台山已一月有余。这一个多月,他先后去了清凉寺、万佛阁、圆照寺、慈福寺、龙泉寺、殊像寺、普化寺、竹林寺等二十九个寺庙。
每到一个寺庙,他都请一柱高香,默念着“老爸老妈你们一路走好,来生我们还做一家人”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拜下去,然后虔诚地把香插进香炉。
这一天蓝凯来到佛光寺。
这座寺庙位于台怀镇西南方向的佛光山山腰,距台怀镇约30多公里,被称为台外寺。晚唐以来,五台山佛运几度兴衰,而佛光寺因为一直隐没在偏僻一隅,很少为世人所关注,在香火不旺的同时,也躲过了许多兵灾火劫,像一位被遗忘在深山里的老人,生活在时光之外。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走进五台山,探寻这里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在这偏僻一隅发现了这座唐代遗留下来的木结构寺庙,曾大为惊喜。
站在佛光寺壁画面前,看着由胁侍菩萨、天王、飞天等簇拥着的文殊和普贤两尊菩萨,蓝凯脑海里浮现的是父母的身影,父母的身影逐渐与文殊和普贤两尊菩萨重合在一起。
蓝凯在寺里住下。
下午做完功课,蓝凯正想回房间,朦眬中听到一阵吉他的声音。寻着声音慢慢走过去,来到寺庙后面的一片树林。
树林很旷,地下铺满金黄色的落叶。
一个穿着袈纱的人一边拨动着琴弦,一边低声吟唱。他背对着蓝凯,蓝凯判断不出和尚的年龄。
蓝凯默默在旁边坐下。歌声很随性,有点陕北信天游的味道,但比信天游更沧桑。
“你是谁?”和尚没有回头。
“我……我叫蓝凯。”蓝凯看看四周没有人,确定和尚是在问自己。
“人生百年,灵魂百世,施主切莫过于执念。”和尚还是没有回头。
“我父母他们才半百,为什么是他们?”蓝凯心里涌起一股不甘。
“因果自天,人生随缘。施主在此佛地还不明白。”和尚说完不再理会蓝凯,自顾自地弹起了吉他。
蓝凯听着,还是那带有陕北信天游味的歌谣,只是沧桑中又多了苦涩。
远处有人在喊什么,和尚抬头看了一眼,放下吉他起身离去。
蓝凯在和尚刚刚坐过的地方坐下,拿过吉他。吉他是自制的,做工粗糙,且有些年代了。
太阳已经偏西,斜射进树林,在树冠上抹上一缕浅浅的金色,与地上的落叶相映,是画家和摄影家不错的素材。然而,此刻在蓝凯眼中,却是一片草木凋零、萧瑟伤悲。他调了调音,低沉地唱起来:
亲人已逝难再还,
眼前一片凄然。
寒风吹落了春天的树叶,
天地也黯然无颜。
忆往昔时笑貌音容,
依然就象是在眼前。
时光的思念,
就象天地不能消失,
随日转星移永在心间。
江河呜咽天垂泪,
松柏间阵阵悲音。
黄泉路上亲人已远,
天地之间独自浮沉。
风霜撕碎了孤独的心,
从此不知何处是家门。
平平常常的陪你到老,
在我已成绵绵长恨。
蓝凯唱了一遍又一遍,不由泪流满面。
一个声音从蓝凯身后响起:“施主,该回去了。”
蓝凯擦去脸上的泪水,回过头,看到了一张苍老而慈祥的脸,是刚才的那个背影。
老和尚上前拿过吉他。
蓝凯哽咽着说:“我没有爸爸妈妈了。”
老和尚在蓝凯对面坐下,两眼平静得象是深潭中的水,没有一丝波纹。良久说:“我六十多了,从没见过父母。”
从老和尚的叙述中,蓝凯知道了老和尚的故事。老和尚不知道自己生年生日,只知道是1946年师傅从寺庙门口抱起了他,把他养大。他的师傅是当时德高望重的空度法师,一生虔诚事佛,是公认的饱学高僧,而且精通医道,广济于民,深受周围村民的敬重。
老和尚没有上过学,只是跟着师傅精读了四书五经,然后就研修佛理。1966年,师傅被赶回原籍四川务农,他也跟着去了四川。师徒为生活所计,参加了农业劳动。劳动之余,回到家中,将门关上后,仍然翻开经卷,偷偷做功课。这事不知被谁发现,告到了大队,立即遭到了无休止的批判,师傅没有熬过来。师傅临终时,老和尚握着师傅枯枝般的手发誓,即便这辈子再无缘出家,也把佛留在心中,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师傅去后,他又熬了5年。到了1978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他被当时的师叔招回,做了当家和尚。吉他是师傅留给他的,当年就在这片树林里教他弹唱,那时还是小树林。他回到寺庙后,每到师傅祭日,就独自来到这片树林。
老和尚目光沉静地看着树林,象是不愿从往事中出来:“……师傅走后,我也常常思念。每到思念的时候,就4钟起床,加倍研习佛经。我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能看到。”
老和尚的故事,让蓝凯感到人世间的博大和沧桑。心灵跳跃的瞬间,隐隐约约明白了佛教普度众生的含意。
老和尚走后,蓝凯又坐了很久。
他想到了老爸。感叹与老爸相处的日子太少了,了解就更少了,最后与老爸那场决裂性的争吵,此刻也成了永不再来的珍贵回忆。
直到太阳落下去,他才从地上起来。
让他想不到的是就在离他不足百米的墙外,正在一棵树下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