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重生之一路随心>第六百一十章 去县城

随心告别家人,骑上自行车,往县城驶去。

过了去舅舅家、崇s区水库的路口,前面的路是随心回归以后还没走过的,熟悉的陌生路,这是有二世人生的人避免不了的观感。

上世里,骑自行车走这条国道,是上初高中时的事,就是说,回归前的自己是骑车走过的,只是身体由回归的灵魂主宰,现在身体的记忆虽说被完美融合,但习惯里,仍带有回忆的恍惚。当然,考上大学后,就没骑车了,之后更是开车回家,并且,在高速通车后,这条国度就走得更少。

从塘湾到县城,没什么高山峻岭,但几十上百米高的山岭山头山丘连绵不断,形成了无数的山村和平坝,从山中发源了无数的溪流、小河,它们最后都注入到明江。

路过了去水电站的省道,它通向德州。

往前走,路两边是田,左手边明显平坦很多,远处最高的山头上长满翠竹,砍去竹子,肯定是坐坐黄土山包,翻过山头过去,就是明江。

“双抢”进入了尾声,没插的田已不多,随心望向正在收割的稻田,随心想,那可能就是困难户的田,也在组织收割了,爸爸他们这些n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是要为人民当家作主,不能让人民受苦后才去当救世主。其实,随心认为,爸爸都有些失职了,因为没事先考虑到分田到户后,困难户有多艰难,这是不应该的,农村基层n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农民的管家,要为他们安排每个农忙季节的农活,何况,现在的农民早已习惯集体劳动,对农业生产技术真的懂得不多。

这里是沙湾公社的地界,看来他们扶助困难户的工作已开展,不错。这个时候的党员干部,确实还没开始搞,但已离之不远了,因为“吃喝风”在开始刮起,他们从吃喝开始,进而到享受“一条龙”服务,里里外外爽个透。

其实,随心认为,问题不用忌讳,这是个从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养成的问题,是人天然就有的劣根性,这个劣根性就是人的n!n人人都有,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克制n的必要性,于是有了规章制度,有了王法,有了宪章。所以,对掌握公权力的人要用严厉的法规约束,对违法行为必严酷处理,让犯罪成本大得想以身试法的人难以承受,这样,n就是宠物,象狗这种畜生一样关在笼子里自己赏玩下而已,要放出来,也要被链子拴着,想散养,就会被收缴,处以安乐死。

随心更想,上世自己遇车祸时,严管所有掌握公权力的公务人员的态势已形成,败坏的公务人员终将会被制裁,如此下去,民族复兴大业一定成功。

随心想着,不耽误自行车向前飞驰。

前面就是沙湾,国道没从河边路过,是在沿街的后面,由一条三四百米长的柏油路连接,以前的交通基本靠水运,公路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到搞城镇化时,这条街就失去了现在的繁荣,成了作坊云集之地,仅有的辉煌是在街尾的塘湾区中,后来的明县二中,它一直是把考生输送到重点大学、一本学校的摇篮。这里就是随心的母校,随心还将在这里度过一年的高三生活。

这段路让随心更深地融合入现实,是啊,它还没有被加宽取直,路边没几间房子,没让公路形成街道,最后又不得不在里侧再修条绕镇公路,如今一切还是原汁原味。

前面的路,随心骑过多次自行车,是回爸爸的老家,带自己长大的奶奶回老家后,在她老人家在世时,只要放假,自己就会去陪她老人家,为了方便,自己就骑几十公里路的自行车回爸爸的家乡。

塘湾到县城三十一公里,随心发觉自己已走过了三分之一,路右侧有里程碑,即使路程不熟悉,也清楚自己走过了多少路。

前面的路蜿延伸向远方,似乎不知出去,但随心脑海里记得清清楚楚。

随心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也会如这条路一样向前,自己一点不迷茫,在人间奋斗,是为自己周边或被影响到的人某利益,让大家生活过得幸福,在n之途奋斗,则是为心中的梦想,哪个进入到n之门里的人会不为之奋斗呢?一句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就能道尽其中的,想想那些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的人吧,这才是人的终极追求,而且,自己的姑娘们自己舍得让她们凋谢吗?当然不,和她们永远在一起,随心觉得这才是自己真正的终极追求。

随心对这路越来越熟悉,绕着山头转,沿着山脊行,这才是这条路的原貌,哪象上世修路,绕什么绕?挖过去!重型机械上去,山低头,水弯腰,实在不行就打洞就架桥。开车走这种路,才算行车体验。

总之,三十多年的对比,变化太大,路旁远近的这些木房子、甚至土墙房,二、三十年后,全部会变成两三层的楼房,平房都将难得一见。

不久,随心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里程碑,说熟悉,是因为一见到它,就知道距县城只有四公里了,上世,绕城公路也是从这里分路的。

到县城的路在脑海更清晰,更亲切,小时候,到次县城,是多么了不起。

随心终于进入到了这坐建在明江河畔的县城,一眼望去,街道真窄,房子真矮,路面真脏,唉,这称为大街的主街道也不过是条“鸡肠子”街,也就是国道,另一条平行街在河边。随心发现,同一处的前后几十年对比真让人震撼,自己从繁荣回到简陋,看着真不适应,不过,不适应也得适应,既然回来了,就该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章 去县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