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果不出孙策和吴国太所料,荀彧被孙策权利所达地域的赋税政策震呆了。所有的土地收归到孙策的名下,百姓根据自家的人口和能力,租赁要耕种的田亩数量,只须缴纳三成的地租,然后再没有其它任何要缴税、要承担的徭役。
要让荀彧从心里说,好不好,好!百姓的负担是减小了很多很多。租赁的土地多、缴纳的多、自己余下的相应也多。
当然孙策获得的也更多。
亏得是谁呢——既往不需要缴税、有免税资格的宗室、官宦、士绅。
“这能行的通吗?”荀彧皱眉问在座的东吴这几位高层。
张昭笑着说:“东吴已经实行了几年了,效果你都看到了。”
“子纲、子布,你们名下的田地呢?”
张纮摊手,“我与子布更是要带头跟随伯符了。”
“文若,如果从眼前的利益看,我与子纲是吃亏了。但是从长远看,就像国太说的了,子孙有能耐,留田地有何用;子孙没能耐,留也留不住。倒不如让儿孙像仲谋、叔弼一样努力学文习武,凭自己的能耐挣饭吃、挣衣穿。”
荀彧的父祖都是朝堂响当当的人物,兄弟们也都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俊杰。至于自己的儿子、带在身边的侄子,荀彧敢说他们在江东谋个县令还是不难的。
他自己是立即接受了这样的土地政策。
“吴侯、国太,这政策我与子布、子纲是一样的态度。我就是担心会不会在益州遭遇当地世族的抵抗。”
“所以我让公瑾慢慢地打益州。打下来一个郡就做好一个郡的土地登记和租赁。刘璋就是有再多的军队,当地的百姓都从我们的土地政策、免费的官学教育,得到好处、看到希望了,他的军队也不会持久跟着他的。”
“如果这政令能够持续下去,将使得天下百姓衣食无虞,再无祸乱的根苗了。嗯,还有一事儿,国太,昨天吴侯和我说那防止外戚专权之事再发生之法,请国太指点。”
吴国太一笑,“外戚只承虚爵,无实职、无实权,与嫡长子继承制一样铸到法典里。”
这倒是杜绝了外戚专权的可能。但荀彧不甘心地追问了一句:“若是有幼帝冲龄登基的事情呢?”
“三公九卿与太后同领顾命大臣之事,在幼帝满十八岁的时候,归政天子。”
孙策一字一顿地说着,然后突然哈哈大笑。
“文若,孙家男儿俱都武艺高强,从我这里开始不广开后宫,以后的儿孙就不会像刘家子弟那样,在内宫的脂粉堆里淘空了身子。我阿娘还有一条备注呢,六十岁禅位与子。不过这些说起来尚早。”
荀彧知道孙策是很有决断的人,想想其内院只有桥氏所生的一儿一女,再想想灵帝的后宫、曹操众多庶出的儿女,他起身正衣冠对孙策拜倒。
“彧愿为主公所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孙策赶紧还礼扶起荀彧。
“文若,你看我会做到这些的。”
荀彧认主之事让张纮、张昭松了一口气,原因就是太缺人才了,尤其是荀彧这种有大才干的人。他俩急急忙忙把给吴景、徐琨、孙邵准备的同样资料,搬出来一份给荀彧做上任前学习,并让荀彧在资料领用上签字。
孙策解释道:“荆州是在刘表逝后归附的,所以那边的政令与这几处都不同。待徐州安稳了,往徐州迁移了百姓,再说更改荆州的事儿吧。”
荀彧点点头秒懂孙策的计划,这是要给荆州的世家行釜底抽薪之法,让那些世家空有田地也无人耕种。
够狠!
中午的时候,孙策破例没在前面吃工作餐,跟着吴国太回去内宅。
“阿娘,我都把太史慈从徐州抽调回来,陪他去益州呢。你看我给他想的多周到。荀文若还说要为我所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孙策委屈的不得了。
吴国太看这样耍赖的孙策,一边笑一边安慰他。
“能这样已经是不错啦。你该庆幸他虽是忠心汉室的臣子,但内心里更看重的还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君子,不是思想僵化的腐儒。”
“阿娘说的是。阿娘,水镜先生说的那位郭嘉郭奉孝,我去年见过他破阵呢,端是以为有才学的人。不知道能不能请到江东来。”
吴国太伸手指头在孙策额上一点。
“听说那人行为放荡不羁,就是来了你也不会喜欢。也就是曹孟德那般行事的人,才会不在乎他的品性。我和你说啊,伯符,凡是喜好女色的、贪婪财物不能约束自己行为、品德有瑕疵的人,以后你都要忖度着使用。不然那些人哪怕是一县之长,也会用手里的公权力去交换自己的所好。”
“我会派人监督的。”
“有千日做贼的,哪里有千日能防住贼的呢。靠人监督不如靠制度,定期考核、轮换任职的地区、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就像你领军、像阿娘管理这内宅一样的做法。”
孙策连连点头,要想长治久安,就不能让品德有瑕疵之人蛀蚀了根基。既然阿娘说郭嘉放荡不羁,还是别惦记了,不然把仲谋带坏了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