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工后,高志远回到家便开始做晚饭,父亲使犁杖秋翻地,收工比较晚。现在他家的吃粮不再那样紧张了,因为,有生产队给那些有走马芹籽的莜麦炒面和韩文义送来的小米接济,他的粮食关系也转到了生产队,从九月份补给了他口粮,所以,暂时度过了难关。晚饭虽然是菜粥,但放的菜少些粮食多些了,吃着有香味了。他也很感谢生产队给那些炒面,虽有走马芹籽不好吃,但却是好粮食的,没有糠。他基本都让父亲吃了,他还吃糠炒面。父亲从吃那样的炒面后,大便不再那么费力了,让他也放了不少心。

高志远熬上菜粥,便拿出晚上要上课的胡国栋给他的印有1000字的扫盲识字表来看,寻思着怎样上课。这是一张按着汉字使用频率编排的汉字表,使用频率最高的排在前面,如“的一 是了我”而使用频率低的排在后面。他问过队长,社员为什么没有扫盲识字课本,队长说:“可能是全国需要扫除的青壮年文盲太多,国家印不出那么多课本来,也可能是国家没有标准的扫盲课本,所以,各地都是自己想办法,有的地方自编课本自己印刷,没有能力编的,就按扫盲标准1000字来学。”他看着那1000个汉字,不禁皱起了眉头:这都是单个字,字与字之间既没有联系,也没有系统,学习起来,不用说劳动了一天的社员,就是精神最旺盛记忆力最强的学生,怕也非常困难。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应该把字和词和句联系起来记,才会记住。他不禁想到韩文义白天给他说的纪静雯、程凤荣记不住的事,这样学,她们怎能记住呢?可是,那该如何学呢?不用这1000字,自编课本?可是自编课本,又如何编呢?那不是一想就能编出来的;再说,就自己的水平能编出来吗?……他不禁疑惑起来。即使是编课本,那也是以后的事,还得先按着原来的方式上。他便找出来今天该学的五个字,思考起来。想着如何讲,如何让社员容易记住,如何让社员乐意学……这也算是备课吧?他自嘲地想,不觉哑然失笑了。

父亲卸了犁杖回来,他和父亲刚吃完饭,就听胡国栋在村里喊:“上课了!””上课了!”

父亲说:“你去上课吧,我收拾碗。”父亲已知道他教夜校的事了,他便去了夜校。

高志远到了夜校,人还不多,韩文义说来果然来了。

高志远笑着说:“你来做什么?”

韩文义也笑着说:“给你当助手啊!”

高志远说:“你快回家歇歇去吧?”

韩文义笑着:“我想听听秀才讲课呢!”

“就一个教识字,有什么好听的。”

这时,胡国栋也走过来对高志远说:“社员们听说你教夜校,可高兴了!这回可有希望扫除文盲了。”

也来记工分的潘木匠听了,高兴地说:“怎么?志远教夜校了?”

胡国栋说:“这么大事,你不知道?”

潘木匠说:“我也不上课,上哪知道去。”他又看着高志远说,“志远教夜校那可太好了,只可惜是大材小用了!”

胡国栋不高兴地说:“革命工作不分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

潘木匠不屑地说:“那做檩子的和做椽子能一样吗?你就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痛,事不着急,棒不打腿,事没放在你身上你不知道。”

韩文义在一旁伸出大拇指,说:“潘木匠大叔,说话就是在理。”

胡国栋本想阿谀高志远几句,没想到被潘木匠窝了回去,心里很是不痛快。想反驳几句,知道潘木匠是不好惹的主,只得作罢。看看墙上的钟,便说道:“二十分钟了,点名。”说着,便拿起点名册点起名字来。

可能这是高志远第一晚上上课,社员们觉得新鲜,都来得很齐。有几个没来的,都请了假。点完名,胡国栋说:“上课吧。”

高志远便向大家说:“我们今天学习这五个字。”说着,便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上“春集丈木研”接着便指着“春”说:“这个字读chun,是春天的春。好,大家跟我读几遍——”他便领着大家读起来,大家读的声音一点儿也不齐,有高声的有低声的,有长声的还有短声的,还有看着笑不读的。高志远想,这就是成年人的特点,哪会像小学生那样齐整啊!

他领大家读了几遍后,说:“我们先写这个字,写会这个字,再学下一个字。这个字好写,有个谜语叫‘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那么三人同日——”他一边说着“三人同日”,一边写,说完写完是个“春”字。“所以,你只要记住三人同日来,春字就会写了。等写会了,我要找人到黑板上写。下面就开始写吧。”

大家开始写起来,有默默写的,有嘟囔着写的。魏金花并不在乎课堂,一边出声地读着,一边写着:“三人同日来,三人同日来……哎,这法好,记住三人同日来,‘春’就会写了。三人同日来,三人同日来……”她读着写着,觉得很有意思,不觉说道,“那要四人同日来,就是‘夏’了……”她说得跟前的人都笑了起来。

韩文义也立即接音说道:“那要五人同日来,就是秋了。”

众人都笑起来,又有的说:“那要六人同日来,就是冬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志远听了大家的说笑,不禁想:连社员们都知道字要联系起来学,学“春”字,应该联系起来学“夏、秋、冬”,才好学好记。看来,是不


状态提示:9.编课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