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唐煜本纪>166:官员稀缺,擢拔官员,开科举(上)

一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不正常的,但是没办法。

官跟民在这一点上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不管这个官到底是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好官,只要他是官,他倒台了。

那么多数百姓们都是拍手称快的,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官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代表了剥削,代表了威严。

所以,不论他们是好是坏,除了当初与之有关的人之外,其实很少会有人真正在乎这些东西。

他们自己也是如此,一切不过是为了名利政绩罢了。

另一方面,百姓们如此庆幸,还有着一些成分在内,那就是他们家花了大代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终于有了进入官场的机会了。

没了这么多官老爷,那得有多少空职出来,虽然相比于天下读书人的庞大基数,还差了很多。

但是,比起其他几个国家,很明显机遇更多,施展抱负和拳脚的机会也更多啊。

所以,几个国家的读书人也是纷纷动了起来,他们都在向着南唐地界而来。

这个年代,说白了,想当官,能当官的读书人海了去了,重点不过在于这些人里面的素质良秀不齐,不好筛选罢了。

但是,李煜没有那么多的顾虑,难又怎样,派人监察着,做得好的继续做,做不好的就撤职。

大浪淘沙筛选之后,总会有新的金子产生。

整个斩杀官员,官员处罚等行动,进行了足足一月,由正月开始进行到了杏月才渐渐进入了尾声。

在这整个期间,没有出事的官员们则是痛苦的承担起了各个衙门的运转。

到了杏月,那些犯罪较轻的官员,在进行了些许小惩大诫后开始被放了出来。

他们自然也是官降半级,但是即便是这样各种重要官职官员们的缺失,使得他们的工作量剧增。

在金陵城所有官员们的超负荷的运转之下,金陵城的体系运行才没有崩溃。

同时也使得那些官员们压根没了往日去潇洒喝花酒的闲情逸致了,在衙门里,他们在处理公事。

回家,也在处理公事。

就连吃饭,也是在处理公事。

所有的官员们都是苦不堪言,但是他们压根没有胆子去向李煜面前说什么。

最后,随着春日的渐渐接近,朝廷的事务也渐渐多了起来。

最后,有些官员为了完成公务甚至于在与妻子小妾行房时,也养成了想着公事的好习惯,他们都懒懒的躺在床上,任由这些妻子小妾等自己欢乐。

当然了,这种行房方式日后开始在官场里成为了新潮流,暂且不提。

随着公务的不断增加终于朝廷有着一些官员撑不住了,身子底子差些的,自然而然就得了病,或者劳累过度,一觉起来后连床都爬不起来。

就这样,因为李煜清算,参与朝会的官员本就显得稀少无比到了最后,甚至于每一天都能以肉眼可见参与朝会的官员们都在减少。

终于开始有着官员开始撑不住了,开始准备拉着监察御史等一众官员上奏李煜此事了。

虽然他们还在怕,但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小命,他们决定去摸摸这位做事不按常理出手的太子殿下的底。

还有那位在后面布局的那位国主陛下李景的想法,他们两父子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也是时候收手了吧。

这一天朝会之上,百官们零零散散的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们向李煜禀报着最近各个衙门的情况,以及各种相应公务。

官员少了,每个官员所负责的东西和要上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

他们每个人都是被迫搅了进来,整场朝会,从头到尾显得是那么的忙碌,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效率可以说是提高了百倍不止。

根本很少有人会去反驳一旁官员的汇报和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他们的心里都在想的是自己待会该怎么跟李煜汇报,他们又该跟在谁后面说。

前面的官员汇报结束后,到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接着说道。

然后经过了半个时辰,该汇报的事情,就都汇报完了,朝会的流程也差不多了。

李煜正准备说散朝的时候,这些官员们又开始站了出来,再次向李煜哭诉道。

“启禀太子殿下,臣等处理政务心力交瘁,疲惫交加。恳求太子殿下垂怜,开科举,纳新贤入朝,弥补空职。”

这一次站出来先哭诉的是礼部的一个侍郎,随后百官纷纷也是哭诉起来。

他们心里苦啊,整整快一个月了,身边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告假,然后平日里他们梦寐以求的的地位和不属于他们份内职位的公务砸了过来。

由他们自己开始承担起来,原本由很多程序的事情,要由好几个官员来做的事情,他们一个人全部负责了。

虽然其中可以捞的油水比以前多了一些,但是这日子实在是太过痛苦了。

他们的胃口因为李煜的清算下意识的就小了,或者说因为繁重的朝务根本就提不起心思来,在这些事情上。

很多会去提回扣什么的,甚至有时候为了事情办的妥当一些,架子有时候会放的低一些,态度放的好一些。

一时间,金陵城的百姓们也是感受到了各个衙门老爷们的改变。

原本在民间传着的太子殿下昏庸无能的言论在这时候瞬间就被攻破了,在现在要是谁敢去散布这一句话,金陵城的父老们就会朝他们脸上啐上一口,然后抓了他们去见官。

眼见之前


状态提示:166:官员稀缺,擢拔官员,开科举(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