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变法之事不可急躁,多则数十年,少则十年,必须要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就像历史上的商鞅变法那样,即便主张变法的君臣逝世了,商君之法依旧在秦国施行,并没有被废除。
李敖在路上,还给宋君偃分析了宋国的国情,宋国继承殷商的国运,源远流长,曾经的殷商尚武,其人骁勇善战,尤其擅于射术,在射术方面宋人也完全继承下来了。在宋国,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射术。因为成年礼的时候也需要射天。
商人自称天命玄鸟的后裔,血液里本就流淌着尚武的因子,不然也不可能在成汤立国之后,依然开疆拓土,即便是末代商王子受,也是派出大军征服了东夷,没成想最后被姬发这个狗贼捡了大便宜。
李敖建议宋君偃,开设学馆,最好是仿照齐国的稷下学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学系统,这样便于散发君王的意志。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与百姓富庶,军事强大,权力的集中,还有君臣贤明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在李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国人的思想教育也要抓紧,而李敖的“外法内儒,一张一弛”的变法方略,便是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就是以法家强国,以儒家治国,但凡宋国治下的黔首,都必须要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尤其是在军中,君王的威信不可动摇,权柄不可分割。
所以李敖又提了一个建议,让宋君偃将兵权收回中央,以虎符的方式,没有虎符,没有诏命或者口谕,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私兵也不可调动超过百人,违者将视为叛乱,诛九族!
戴偃对此深以为然,都一一答应下来了。
变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宋君偃牢牢地抓住手里的兵权,除了他,没有谁能够调动军营里的一兵一卒!
不过在进入宋地之后,李敖便辞别了宋君偃,带着自己的书童去各地探查民情,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展宋国的变法。
这是一个实干家啊!戴偃心里这样感慨道,但是他生性多疑,所以答应了李敖,却派出一个宿卫去跟踪,确认李敖并不是想要跑路,而是实实在在地明察暗访,有什么情况都要向他一一报告。
大朝会上。
宋君偃居高临下地看着满朝文武,肃容道:“寡人昨夜得先祖成汤托梦,在梦里言道,今宋疲弊,内政繁杂,邦交匮乏,不修兵戈,致使齐人来犯而无抵抗之力,幸得东皇上帝开恩,佑我天命玄鸟之后裔,降下神光,庇护我宋君子偃,得以击溃齐军,战而胜之!寡人每每想起此时,都痛心疾首啊!”
子偃说话文邹邹的,却带着一股从未有过的威严,道:“我大宋处四战之地,西面是霸主余威犹在的强魏,东面是野蛮的越国,以及鲁、薛等零散弱国,北面则是国力空前强大,风头正盛的霸齐,南面也是带甲百万,国力鼎盛的大楚!我宋国沃野千里,尽是平原,无险可守,若兵戈不利岂非又有亡国之祸耶?当此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列国皆强,何以我宋国独弱?寡人不必鲁、薛、滕这些小国,寡人想要比肩秦齐楚之大国!论人口,宋国不及魏国,论兵力,宋国不及韩国,论疆土,宋国不及赵国!齐楚秦燕赵魏韩乃是当世七大强国,宋国都不及也!宋有什么?唯富庶耳!”
“然,富庶不在于黎庶,富庶不在于国家,俱为空谈。我大宋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寡人欲行王政!诸卿,寡人今日召开大朝会,便是为了商议一下,如何富强国家,如何与强齐抗衡,如何与列国平起平坐!”
宋君偃的话语凿凿,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宋国目前所处的境地。
宋国不是最强的国家,也不是最弱的国家,最多算是二流国家里面最拔尖的一个强国,不然也不可能有“五千乘之劲宋”的称号了。
这个时代,堪称战国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这个时代,处于战国中期,各国之间的内政、外交、战争都在发生剧烈的碰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极大变化。就是列国都在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人东出,齐国鼎盛,魏国衰落,楚国扩张,韩国一蹶不振,燕国亦有燕昭王“辟地千里,兼并齐地”的壮举,在这数十年间,战国的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得不亦乐乎,死伤也是前所未有的惨烈!
就现在来说,秦齐楚三大强国并列于世,属于霸主国,还没有胡服骑射的赵国与魏国、韩国并称三晋,算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同盟,三大国和燕国同为一流强国。
至于宋国跟中山国,都是二流的强国,虽然跟三晋这些一流的强国还有一战之力,也能勉强抗衡其进攻,但是远不及秦齐楚这三个霸主国。尤其是宋国,平原遍地,沃野千里,无险可守,以一己之力很难阻挡强齐的入侵。
中山国还好一点,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还坚持了十几年,最后还是赵国用计,加上中山王性情暴虐,不得民心的缘故,这才导致了中山国的灭亡。
至于其他的三流小国就不必多说了。
鲁、卫、滕、薛这几个苟延残喘的国家,连宋国都能一战而下,吞并这些弱国。
“不可啊君上!“听到宋君偃提出了变法强国,连成汤托梦这种玄乎的事情都说出来了,作为顽固守旧的贵族派的领袖,唐鞅不得不第一个站出来,苦口婆心地劝道,“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改变!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