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当别动军那装甲的隆隆声传递过来的时候,依旧停留在珀丁达和伯蒂亚拉一线的盟军部队,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绝望,一个个盟军士兵扔下手中的装备,四处逃蹿,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勇气来在面对这股钢铁洪流。文字首发
“撤退,向西撤退……”一些头脑还稍微保持一些清醒的盟军将官,则开始尽力将残部组织起来,准备直接先向西逃去,然后再绕个半弧抵达哈里亚纳。虽然这种方式可能要耽搁不少时间,也不一定就安全,但至少是眼下唯一可以行得通的。
“追……”毫无例外的,包括空降师官兵在内的所有别动军部队,迅速的展开了追击。装甲部队更是直接向着西南角切了下去,甚至准备将旁遮普邦的整个西南给切下来,如果从那个方向撤退的盟军部队没有赶在别动军的装甲部队抵达之前通过的话,那么他们又会重蹈珀丁达、伯蒂亚拉这一线的惨剧了。
幸好,蒙巴顿虽然没有太多的力量来救援旁遮普的盟军部队,至少他一直在尽力关注着别动军各追击部队的情况,然后通报给撤退的各盟军部队,让他们能够更安全的避开别动军的追击大军,免得一头扎进包围圏中。
“别动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向西南方向冲击过去,距离阿博赫尔只有三百余公里了,贵部一定要加快速度,务必在别动军装甲部队封锁旁遮普到哈里亚纳的线路之前,跳出旁遮普……”这是新德里方面能给旁遮普盟军最大的帮助。
“混蛋。我们不能一未的只知道撤退,必须留一部分部队阻击敌人的行进速度,这才能挽救更多的部队冲出去。”这个办法不少人想过,也是唯一的比较可行的办法,不然的话,眼下机械化程度没有别动军高的旁遮普的盟军部队,怎么可能跑得过快马加鞭的别动军装甲部队。
可是。哪支部队都知道,被留下来阻击的,肯定是被用来做炮灰的。没有办法。指挥官只得下死命令的让一些离别动军更近的部队选择有利位置构建阵地,然后尽一切能力去阻击,以他们的意思说。反正你们这些部队距离别动军近,根本就跑不过人家,还不如留下来断后,为其他有可能撤退的部队多争取一些时间。
就这般,旁遮普的盟军溃军,匆忙的在别动军先头部队和阿博赫尔之间构建了几条防线,而其他一些要撤离的部队,则主动把各种武器留下,这也许是他们唯一能够为留下来断后部队所能做的事情了。别动军的地面部队虽然一时还赶不上来,但别动军的空军部队。则一直在观察着敌人的举动、锁定着各种目标,盟军留下阻击部队的事情,自然迅速的被别动军给知晓。
“侦察机沿途搜索敌军撤离部队的行进路线,遇到一些交通要地、桥梁,一律摧毁。机群分成两批。一批攻击敌人阻击部队,一批攻击敌人撤离部队,总之,尽一切可能消灭更多的敌人有生力量……”这是别动军方面的总方针。
因为李逸风知道,印度的盟军核心力量,是以英国人为主的。而英国的本土,则早已被德国人占领,虽然当时英军主力及时的撤退了出来,可是,经过这些年的消耗,当初从英国本土撤退的英军部队,已经消耗了大半。如今,英国赖以作战的部队,很多都是曾经的殖民军,这些殖民军不管是训练素质和武器装备,都要比本土的英军差上一筹,虽然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已经大有精进,但这也是付出了重大代价的结果。现今,面临在英国人面前的问题不是资源、装备等不够用,而是兵力的补充已经日异困难了,因为,丘吉尔可以跑到澳大利亚,但几千万的英国人民,却来不了这里,那他消耗的兵力怎么去补充?难怪英国人不得不下那么大代价去组建非英国籍的部队了,可是,这样一来,英国人又不放心了,万一这些民族部队的力量超过的英军,那英军还能够控制他们吗?可如果不借助当地的人力,英军又没有能力抵抗别动军和轴心军的联合进攻,从而保护自己的赖以生存的利益。
这是一个循环性的矛盾问题,很难去较好的解决,难怪当初罗斯福感觉印度要完蛋了,甚至隐晦的建议丘吉尔尽量舍弃,因为这也是一个无底洞,不断的吞噬着英国人的有生力量,到时候,就可能像自由法国一样,只能轮为二三流势力,哪还怎么去和强势的别动军抗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止罗斯福,包括丘吉尔、叶苏、李逸风,甚至是蒙巴顿,都清楚这个情况。当初英国人在阿富汗几乎是一枪未发就逃了出来,正是丘吉尔对英军保护的一种措施,如今,蒙巴顿不顾广阔的旁遮普和别动军、德军会师所造成的影响,也要尽量的保护一些英军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放弃阵地的撤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可是,打仗打的是什么,既要有人,同样要有财。为了保护人,丢财,不行,而为了保护财,失人,同样不行,这就是眼下英国当局面临的窘境。可以说,除了澳大利亚,印度是英国人目前掌握的最大一块殖民地,每年的殖民收入也是极为可观的,如果失去了印度,那对英国流亡政府的打击是不轻的,这才是丘吉尔一直下不去决心放弃印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丘吉尔也知道,如果南亚战事一完,别动军和轴心军,肯定会兵锋一转,向着澳大利亚冲过来了,如果连澳大利亚都危险了,那他们英国人还能去哪里,去美国人的屋檐下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