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祭酒,所言极是,也不知道,今日的会之,学子们都是要体现自己什么样的才学由谁来评判呢”说话的人,正是来自苏州的一名祭酒,询问着步朋义。
李恪看了一眼步朋义,步朋义也看了一眼露出了迟疑的样子,然后坦然道“这里身份最高的是吴王殿下了,要是品评章的话,自然是离不开吴王殿下的,还有在各州之的祭酒也可以当做是考评者,诸位看这样怎么样。”
步朋义的考虑自然是十分是十分恰当的,谁也提不出相反的意见来,都点头表示同意步朋义的意见了、
众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将会的内容分为是三项,即诗歌,策论和才华展示。
其实这也是大唐科举的内容,大唐科举,选材不拘一格,无论是治政之才,还是数学,医学,法学,建筑都在科举的范围之,只要是你在任何一方面有成的,不必发愁在其他方面是有所成也是是了。
列克坐在那里看着在下面的往来的士子,在提出了题目之后,纷纷凝神思索,在两刻钟之后,开始有人交了自己的诗篇,这次的题目的诗篇赫然是春日。
李恪对于诗歌来说是不太精通的,他也索性是看着这些人不断的品评着这些诗歌,心也是看着这些人反应,眼见得这些人拿着这些士子的诗歌,在那里辩解着,从一字一词来说,辩论着用词的巧妙,内容的华丽,李恪和阎立德两人也是插不嘴,是在那边看着几个人的辩解,足足是一个时辰的时间,陆续的有人将所写的诗歌都呈了俩,这些人还是在那边争论着。
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是出了结果,这些人虽然是看见李恪是未曾参与,但是步朋义还是将前三名的诗歌呈现给了李恪。
李恪将几手诗歌接过来,仔细的看了几眼之后,然后放在了一旁,李恪虽然是自己做的诗歌不得台面,但是并不影响李恪本人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将诗歌放在了一旁,久久没有说话,看见李恪在那里沉默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李恪。
步朋义小心地道“殿下,你看你对我们的这些诗歌是如何看待的,要是没有异议的话,可以宣布名次了
李恪站立起来,看着他们道“诸位,要是说起在诗歌的造诣来,我并不能和诸位相,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和诸位好好的探讨一下。”
众人听见列克这样说,将目光都聚集在李恪的身,他们都要听听李恪有什么高论不成。
“诗歌兴起于诗经,分为风雅颂,这一点诸位都是知道,孔子对于诗经用了三个字来概括诗无邪。到达了两汉之后,但是要说亲真的开一代风气当属是曹操父子三人的建安七子,算是我不说诸位也是明白吧。”
听见李恪是从诗歌的源头是开始谈起了,众人都是点点头,但是却不知道李恪谈起了这些和今日的诗歌赛有什么关心,但是李恪的身份地位,让这些人面对着李恪,也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诸位,想过没有为什么建安七子,为什么在汉末乱世,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领导两汉魏晋以来的风气”
一名祭酒站立起来,道“殿下,这自然是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以曹操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始在章,开始反映这种悲惨的现实,让后人真正的体会他们的仁者之心。”
李恪点点头,道“这位老先生所言极是,曹操的的诗歌慷慨激昂,带着一股悲天悯人之心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建功立业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让百姓安定,让国家兴盛,至此一点,胜于诸位多矣。”
李恪说完,慢慢看了他们一眼,道“周公吐辅,天下归心,是何等的宽广胸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何等的雄心壮志,诸位以你们看来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光耀千古的诗歌来”
李恪的话说完之后,不但是这些考评者也开始思索之,是下面的书生也是陷入了深思之,。
步朋义道“殿下,自然是建安七子都是身居乱世之,深有所感,发于肺腑之,所以是自然有这样的成。”
李恪摇摇头,道“要是说到身处乱世之,也有很多人,我以为更多的是以曹操一人之倒向,而影响了魏晋所有的人,有所好,下必从也我以为要是想提高整个江南的诗歌水平,莫过是我们书院要树立一个观念,我们要创作什么样的诗歌,是要创作韵脚合辙,辞藻华丽的诗歌,还是创造呼唤民生艰难,渴望建功立业的章,还是要创造这种押韵合辙,流连于市井之的章。”
李恪看见下面的这些人脸色变色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话也说得重了一些,接着道“当然了,诗言志吗,要是真的有陶渊明这样的高雅志向,有谢灵运这样的体会于山水之间的闲情逸致,真正的写出自己的真性情,也不失为一个真君子”
听见李恪这样说来,很多人的脸色都是好看了很多,来自苏州和杭州湖州的各个祭酒也都是彼此看了一眼都是彼此的点点头。
一个老者站出来,道“既然是殿下看来,诗言志,是老朽也是赞同的,只是,请殿下自己也说一说,又如何才能做到诗言志呢”
李恪点点头,道“问得好,我以为很简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在书院的一隅天地之内,如何能体会黎民百姓之愁苦,如何能体会朝廷政令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