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春秋狼烟>第一百章 齐国内政

一个国家的外交大使就这样仓促的定下来了,朝会也就散了。

走出大殿,大臣议论纷纷,大都对今日大殿上国君蒯聩的反常表现感到吃惊。

“君上今天这是怎么了?会发这么大的脾气。”

“以往他也不是这样的呀!”

“现在离开晋国投奔齐国,无异于自寻死路,让晋国知道了,非出兵灭了卫国不可。”

“哎---,任由君上这样下去,卫国就完了。”

......

听着大臣们的议论,上卿孔悝心急如焚。

当年为了扶持蒯聩上台,他的父亲孔圉可是出了大力的人,最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蒯聩如此做事,真是让人寒心。

于是孔悝快走疾步,追上将军石圃,“石将军,你可是一路跟着君上流亡多年的手下了,与君上关系非同一般,一定要劝劝君上,切不可意气用事,如此下去可就把卫国带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了。”

“哎,他要如此做事,我也是没有办法啊!”石圃无奈的说道。

“将军,如果连你都没有办法,这可怎么办啊!我们这些做大臣的不能眼睁睁看着卫国亡国把!”孔悝叹息道。

石圃也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叹息,“哎,先走走看吧,说不定还有转机的时候。”

二人低头走出大殿,一路无语。

齐国临淄。

郊外的田氏封邑内,许多百姓正在背着粮食赶往这里来还粮食,田常和管家正带着一帮家丁收粮。

每年春夏交接的时候是一年中最为难熬的时节,这时候好多人家的存粮都基本上吃完了,没有了吃食的百姓就来田氏这里借粮。

对于百姓的要求,田常是有求必应。当然百姓也都是有良心的人,夏天的粮食一旦收割完毕,就排队前来这里还粮。

“谢谢田大人啦,要不是您大人大量,借粮食给我们这个平头百姓,我们这一家五口可就熬不过今年了。”一位还粮食的老人颤颤巍巍的对田常说道。

“老人家,您家里借的那一点粮食就不用还了,帮助您这样高寿的老人是我田某在积德行善呀!”田常对老人说,说罢田常转过身对收粮的家丁道:“把老人家的欠的粮食给免了吧。”

“田大人,要不得,要不得啊!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您这是救命之恩呢。不把借您的粮食还给您,小老儿我睡不安生呀!”老人不依不饶的坚持要给田常还粮。

“管家,那你查一下看老人家一共借了多少粮食?”

管家查了之后对田常说道:“一共是一担三斗。”

“好,你就收老人家一担吧,另外的三斗就不用收了。”田常对管家说道。

“大人,这可怎么行,我不能沾大人您的便宜啊!”老人对田常说道。

“老人家,三斗粮食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您家里来说可就是救命粮。就当我孝敬您老的一点心意吧。”说完田常就让下人把剩下的三斗粮食还给了老人,老人千恩万谢的走了。收粮结束,管家对田常说道:“主公今年一共收回粮食六千三百担令八斗。”

“哦,我知道了。”田常问道,“去年借出去多少担?”

“八千担零七斗。这一年下来我们就将近折了两千担,再这样下去我们可就要入不敷出了。”管家对田常说道。

田常微笑着说道:“粮食本来就来自于百姓,用之于百姓也是应该的,不能等百姓都饿死了,哪我们的封邑还有和作用?我们留着那么多粮食还有什么用处?”

虽然田常说的有理,但管家还是提醒道:“大人的话说的极是,百姓受苦时,我们借粮给百姓救命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能做折本的买卖呀!借出去十斗收回来八斗,再这样下去我们自己就没法活了,以后也就没办法救济百姓了。”

“还是把长头留给百姓,多一斗少一斗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百姓来说那可就是救命了。”

管家唉声叹气,他怎么也想不通主公为何要做着折本的买卖。见到管家如此,田常笑道:“去吧,百姓心里有本帐,我们不会吃亏的。”

管家当然不会理解这其中的深意,但是田氏几代人在齐国实行仁政,赢得了民心,最终也就赢得了政权。

当然此时的田常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人民的支持,也是形势所迫,因为自从齐公吕壬安排田常与阚止分别为左右相国之后,田常与阚止之间的矛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刚当上左相的时候,田常还是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番,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常就发现齐公吕壬在许多事情上多与阚止商议,等二人商议好了之后才通知他,这样的做法让田常很是不满。

但他也没有办法,谁让阚止是齐公吕壬当太子时候的家臣,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呢。于是田常转变了思路,学着他的先祖那样开始拉拢人心,继续采取大斗放粮小斗收粮的办法在齐国实行仁政,不几年的功夫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百姓的心中始终是有以免镜子的,田常的做法很快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百姓们也把他的仁政编成歌曲来歌唱,“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也就是说:“老太太采芑(qi,起)菜呀,送给田成子!”田成子就是田常。

在春秋时期,当时人民生活条件都非常差的情况下,民间的老太太到地里采上一把芑菜都会想着送给田常,可见人们对他的爱戴程度,也足以见得当时的田常在齐国的地位和影响,


状态提示:第一百章 齐国内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