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他们都没接闭路电视,而是接收对面村子的“锅盖”信号。

这个李曼青知道,接闭路电视要交钱,但对面村里有户人家有锅盖那么大的卫星电视接收机,可以通过转动“锅盖”和接收机来调频道。

莲花村的人只要在家接收他们家的信号就行,不用花闭路电视钱。但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跟着人家看,人家看什么他们就得看什么。

所以,他们的电视机要投入使用的话,要么就是跟着人家看,要么就是去村委会开通闭路电视。

唐丰年早想到了,“我刚让爸去村委会了,待会儿接了线试试看。”

“呀!这么快?”李曼青高兴得跳起来,再想不起来什么“稳重”什么“中老年”,是真真正正的跳起来。

若不是孩子还在旁看着呢,她说不定都蹦蹦跳跳了。

“怎么就买了电视呢……”她脑海里的小宇宙已经轰轰轰运转开来,这时候放什么电视剧呢?以前最喜欢的《渴望》和《我爱我家》,应该已经播过了。

但是,她一点儿也不介意再看一遍!

还有《三国演义》,再等两年,某格格也能看了……

呀,真是光想想都心动啊!

李曼青抑制不住心内欢喜,趁他站起来擦汗的功夫,踮起脚尖“吧唧”一口他。

跟孩子相处久了,表达喜欢的方式也直接多了。

男人一愣,正在地上玩的孩子听见熟悉的“吧唧”声,犹如条件反射一般,“咯咯”笑起来。

李曼青却不管呆头鹅,去洗澡房拿了条干毛巾来:“喏,擦擦汗。”九月的尾巴还有暑气。

此时的唐丰年,整个人都是呆呆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早知道去年就买电视机了!

李曼青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小孩,哪儿也不去,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唐丰年身后,他要钳子递钳子,他要螺丝刀递螺丝刀,一会儿又帮他擦汗递水。

拿是拿出来了,但这么个大家伙,要放哪儿呢?

上个月刚买的组合柜就有个好位置。上下左右都有双开门的柜子,中间空出块一米多宽的位置,把电视机放上去绰绰有余。

为了将就接线,唐丰年又把家里电线给改了,专门牵个插线板到组合柜后面。

李曼青看着他又是接线又是改线,一会儿的工夫,电视机就接上了。

“你怎么什么都会啊?”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吗?

她那副喜出望外的表情,就差眼睛放光了。

男人得意极了,表面却仍然一副老和尚模样:“我在外头学的。”以前在大平地,什么都没有,想学也没这机会。出去以后,天南海北的人都能遇到,只要肯吃苦,多留心,总是能学到的。

男人觉着,既然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多学点技术吧,技多不压身,以后总有能用到的时候。

当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机会总是眷顾这些有准备的人。

李曼青觉着,这男人出去见见世面真的挺好。

她记得以前在李家村的时候,那几年电压不稳定,谁家碾糠磨面的,灯泡就会闪啊闪,每逢一两月总要烧掉一个灯泡。可她爸不会换灯泡,烧了就没了,一家四口只能眼巴巴盯着不会再亮的灯泡发呆。

上小学那几年,她还经常祈祷奇迹出现,自己作业还没写完呢,希望灯泡会突然亮起来。到后来,知道不换就不会亮,她也不祈祷了,安心找煤油灯出来写作业。

有几次,她爸要去换,她妈拦着不让,说什么村里谁谁谁怎么被电死了,全身衣服烧焦头发全烧光……以至于她一直觉着被电死是世界上最痛苦的死法。

这也在她心里悄悄的埋下了种子——以后一定要嫁一个会换灯泡的人。

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梦想”,她“噗嗤”一声就笑起来。

现在都实现了呢。

“笑什么?帮我把说明书拿来。”

“没什么。”她屁颠屁颠去纸箱里翻。

老太太出门卖面包去了,李曼青看孩子开始揉眼睛,知道是瞌睡来了,就洗洗手抱她们回房。

双们从小就好带,现在慢慢的能听懂话了更加好带,放床上把袜子一脱,脸手一擦,小被子盖上,她们的上下眼皮就乖乖的开始打架了。

三分钟后,她又来到男人身后。

“睡着了?”

“嗯。”

“你怎么不睡会儿?”

李曼青不好意思说她还要时刻监督电视机组装情况呢,只推说不累。

“那去把我的包拿过来。”男人像使唤狗腿子一样支使她。

他带回来四个牛仔大包,还有两个红蓝格子编织袋,但都不重,只有十来斤,她轻轻松松就提过来。

“这么多包是怎么上火车的啊?”

“哥和起超硬要送我上车,买了站台票。”他们也是那天才知道有这种送亲友的站台票,要早知道她们娘仨回来的时候就买了,说不定孩子还不会哭闹,就不会生病。

夫妻两个都想到这茬了,悠悠的叹口气。

李曼青想起哥哥李志青,赶紧问:“哥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好,身体壮实不少,经常去新华书店看书。”

这倒是,李志青从小就爱看书,可惜能力有限,也只读到高中毕业,如果爹妈能够舍得钱,让他补习一年的话,说不定也能考上大学的。

“他挣了多少钱?”

唐丰年想了想,不确定道:“应该是四千块左右。”

那也挺多了,要在家


状态提示:91.09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