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极品医圣>第八章上工治未病

郑翼晨从房间里拿出纸和笔,左手拿着放大镜,仔细阅读并抄录玉简上的文字。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个篇章。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从战国时期一直流传至今,早已成为学医人士必读的医家经典。

这部书中的文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历代名医都必定会下苦功钻研。

近代更有一个医生只凭一部《黄帝内经》就享誉一方,成为一代名医。

郑翼晨上大学时也曾经花费很大的功夫去阅读这部深奥晦涩,十分难懂的医书。

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段落他都有认真研习。

现在他床头还放着一套明代名医张景岳编写的《类经》,闲来没事就翻阅一下,偶有所得,抄录成章。

因此他抄录这些熟的不能再熟的文字时,基本上是看到句首的第一个字,就能将这段话写下来,没有半个错字。

抄录这些文字,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复习中医经典的过程,他口中哼着小曲,非常轻松自得。

就这样,他势如破竹,一口气抄录了《上古天真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藏生成篇》等篇章。

在他抄录完《三部九侯篇》后,终于出现了阻碍,望着下一个篇章的名字,蹙眉沉思:“望……气……篇?《黄帝内经》有这一篇吗?”

他本来对自己的记忆十分有信心,《黄帝内经》中绝对没有这个章节,这时也不禁产生了动摇,思来想去,他走到屋内,搬出了那套放在床头,有一个枕头高的《类经》,打开目录仔细查阅。

“的的确确,没有这个《望气篇》啊。”他疑窦丛生,不过还是决定继续抄下去:“看看写的是什么内容。”

抄完《望气篇》,下一篇叫《窥神论》,也是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没有的。

《望气篇》和《窥神论》主要就是简述如何望人神气,预测人体体质之虚实寒热,疾病病位之深浅。

最后的附录文字,还记载了一篇呼吸吐纳之法,练习之后,能辅以增加眼部神气,能一眼窥破病者隐疾。

书中还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起名为“天子望气术”。

黄帝本就是华夏五千年来第一位帝王,这门神气的望诊技术,叫这个名字,也算恰如其分。

中医治病,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气篇》和《窥神论》则完全推翻这种医学理论,只需要一个望诊,就能辨证论治。

郑翼晨不由得咋舌叹道:“只要看人一眼,就知道有什么病,这可是神医扁鹊才能有的功力啊。”

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让郑翼晨有一种当头棒喝的感觉,一个前人重未涉足的中医领域在他面前呈现出一条康庄大道!

看完之后,他甚至觉得这几个篇章记载的医学心得比之前那些流传千古,早已被誉为金科玉律的《内经》条文,更加高深实用!

这种发现让他抄录完玉简中《素问》的全文后,不顾及自己早已发涩难受的眼睛,目不交睫,继续抄录《灵枢》的文字。

果然不出他所料,《灵枢》中也夹杂着从未流传于世的章节:《灵针八法》。

这个篇章记载着八种各具妙用的针刺手法。

分别为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

郑翼晨粗略看了一下,这些针刺手法也是从没在任何医学典籍记载过,说是八种针刺手法,组合起来千变万化。

《黄帝内经》的结尾写道:“天子望气术,佐以灵针八法,即可以针石推摩之术,可治世间百病,活死人,肉白骨”。

何等嚣张!何等自傲!

郑翼晨却觉得嚣张自傲的很有道理:“这就是所谓上工治未病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说的就是真正治病的圣人是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刚刚出现一点端倪的时候就能发现出来,未雨绸缪,这个时候治疗事半功倍。

这样的医生才能叫做“上工”,是最高明的医生。

譬如扁鹊见蔡桓公,在他疾病仅仅位于肌肤时就能一眼看出,而蔡桓公还懵然不知,落下一个“讳疾忌医”的恶名。

医圣张仲景见王仲宣,说他身有隐疾,四十岁后眉毛脱落,半年后就会死掉,叫他服用五石散治疗。时年二十多岁的王仲宣不信,过了几天再见张仲景,骗说已服药,张仲景说,看你的面色不像是服用药后的面色,你怎么这么不惜命呢?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落而死。

这两位千古神医,都只是用了一个望诊,就预见疾病发展,无疑都是上工。

这是一门能让人成为像扁鹊和张仲景那样的上工的医术!

如果这门天子望气术是真的,就能在疾病还露出来的时候发现不妥,予以治疗时只要借助针灸催发经气,鼓动人体正气,将只是位于浅表没有显的邪气驱除体外。

绝不会像中药治疗一般,杀敌一万,自损三千,邪气虽退,正气也所剩无己。

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医中药抱着怀疑态度,对针灸却十分感兴趣,甚至下苦功研究,颁布法律承认针灸的地位的原因。

不过郑翼晨可没时间停下来仔细研究真伪,因为一整部《黄帝内经》抄录完后,只是占了玉简


状态提示:第八章上工治未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