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脚步声,两位和尚大惊。待见到进来的是位道士后,小和尚立即拦在老和尚身前,警惕地看向小道士。
小道士拱手行礼:“贫道见过长老。”
小和尚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个道人,你来此做什么?是要赶我们出庙吗?我们不走。”
老和尚轻轻地推开他,柔声说道:“慧圆,看人不能只用眼,得用心。这位道长神清气正,定是位好人。慧圆何需紧张。”
小道士笑道:“长老真是法眼如炬。贫道前来,别无它意,只是送些吃食。”
说着他将手中的纸袋放下,打开,却是一大袋素面馒头,还是温的。
老和尚双手合什,念道:“阿弥陀佛,贫僧慧知,多谢道长。”
看着这袋馒头,小和尚口水疯狂地涌了出来,他咽了艰几大口,肚子里再响起了一长串咕噜声。
可纵是如此,小和尚还是强忍着,取了馒头,先给他师父用。老和尚明明已饿得奄奄一息,却也不急,先合什念经一通。然后才取了馒头,慢条斯理地吃起来。
见他师父吃了,小和尚这才开吃。头两口馒头他还能慢慢吃,吃了两口后,再也忍不住,那叫一个狼吞虎咽。不料吃了两个后,太急了,噎住了,噎的直翻白眼。
小道士急急舀了瓢水,给他灌下,这才救回了这条小命。
终于吃饱了后,老和尚叹道:“多谢道长。哎,说来可怜,贫僧已是四年多未曾吃过一顿饱饭。”
小和尚嘴里还含着一口馒头,含糊地说道:“岂止啊,师父,我们都一年多不曾吃过干净的素食。”
小道士看了看小小的山神庙,问:“不是说还有几个和尚吗?就剩你们两位了?”
小和尚神情一黯:“眼看就要饿死了,两位师兄再也熬不住,走了。现在全江州,就只剩我们两个和尚了。”
小道士叹道:“哎,此事委实太过!”
“和尚道士虽是修行人,可也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欲,便有好人、坏人。和尚里有好和尚,自然也有坏和尚,岂能一棍子全打死?”
老和尚长念一声“阿弥陀佛”,叹道:“道长此言极是!江州城中的众生,佛法兴时,将每个和尚都当作了天上的菩萨。佛法衰时,又将每个和尚当成了地狱里的修罗。不知分辨其中的美善、好丑,都是人云亦云,实在是可怜、可悲、可叹啊!”
小道士一拱手:“长老,五年前江州城里的佛道之争,到底真相如何,还请长老告知。”
老和尚说道:“此事江州城里人尽皆知,道长难道不知?”
小道士答道:“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面之辞,贫道是不敢尽信的。”
“长老请放心,贫道是云游道士,与江州城中的道士并便半分瓜葛。过问此事,不过心中好奇而已。”
老和尚深深地看着小道士,小道士坦然以对。
一会儿后,老和尚垂下双目:“道长眼神清澈如水,却又沉凝如山,道心定然坚固单纯。贫僧相信道长。”
说着,他叹道:“此事真相如何,江州城中百姓无人肯信。到最后愿意相信的,却是一个道人。哎,可笑啊!”
叹完后,老和尚闭上眼,缓缓说道:
“白龙寺是江南古刹,承三百年声名,香火极是鼎盛!方丈师兄更是辩才无碍,讲经说法,头头是道,所以在江州城中极得敬重。当时的江州知府王府台更是敬他如佛,但有所请,无有不允!”
“当时佛法在江州大兴,僧人也是地位崇高,人人敬仰。寺里收入极多,僧众生活也大好,一切都极好!”
“哎,也正是因为一切都大好,所以安逸之下,白龙寺里,渐兴骄奢之风!”
“这一切转变,其实早有端倪。当年寺中公选方丈,有两人有资格,一人是方丈师兄,一人便是老衲。老衲一心向佛,与人为善,佛法最是精深。而方丈师兄能言善辩,且最善交际,长于经营。最后,寺里公选了方丈师兄,选老衲的人,少之又少。”
“自师兄当选方丈后,白龙寺在他的带领之下,果然越来越兴旺。可与此同时,寺中的风气却也渐渐转变,再不像是个佛寺。老衲见之心急,为此事与方丈多番争执,却应者寥寥。老衲心灰意冷之下,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再不过问他事。这样一晃十几年。直到那一天,一切东窗事!”
说到这,老和尚痛心疾:“盖子揭开后,老衲才知道,我白龙寺竟已堕落至此!先师三百年积累下来的声名,便那样,毁于一旦!”
“那一晚,老衲抱着先师的灵牌,跪在佛祖面前,哭得一宿!”
小道士长叹一声:“这么说,顾云仙长说的都是真的?”
老和尚大声说道:“那人说的,绝大多数都是真的。但在关键的地方,却是掺了假的。他用心狠毒,不止是要置我白龙寺于死地,他是要置全江州所有的僧人于死地!”
小道士皱眉:“此话怎讲?”
老和尚恨声说道:“他用了卑鄙手段,将白龙寺的底细给查了个底朝天。好的他尽数抛去,坏的他却添油加醋!比如财产被贪污一事,寺中一年收入多少,有帐可查,他确实没说谎。可他说,寺中财产六成以上被十一位大和尚贪污,只有两成才被用来施舍,这种地方查不清,他竟信口雌黄。”
“老衲在寺中便是负责布施一事,白龙寺这些年来收入是多,但用于布施的花费当真不少。方丈师兄为人精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