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宇向来认为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一次次抓住机遇,也同时做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否则平淡犹如一潭死水的南宋朝廷,又有什么机会可以手握重权!
所谓乱世出英雄,并不是乱世才会英雄辈出,而是因为乱世,才会让这些人有了展现的舞台。
在这个虽然强敌环视,但是内部却相对安定的宋朝前提下,想要迅速的发家与崛起,除非特殊事件的发生,否则终身只能屈居于一介文臣。
权力的获得,谈何容易?
八年来,叶宇所面对的机遇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宋金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他一夜之间成了天下共知的文坛领袖,这也让叶宇在文臣的仕途上注定是前途无量。
另一个就是不久前的内外交困的战局,对于南宋朝廷是一个灾难,但是对于叶宇而言却是天赐良机,所以他很早以前就开始着手布局。
在发觉机会来临之际,叶宇主动辞官退出朝野,为的就是远离局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大局。然后在敌人麻痹的时候,再借机反扑成为救世主。
虽然后来因为孝宗赵昚的不配合,导致整个北伐布局半路落空。但至少叶宇自此在军中有了不小的名望,也成就了他如今的安乐侯。
不过也因为孝宗赵昚的不配合,叶宇逐渐觉悟到了一个道理。
就是在这个君主权力集中的宋室王朝,想要左右皇帝的意愿,那自己就要有实质性的实力。
所以他主动请调出京,坐镇福州剿灭福建诸州叛党余孽。
这在外人看来是失宠的表现,毕竟京城才是权力聚集的中心,远离了这个核心,就等于失去了朝堂权力话语权。
但是叶宇却觉得,在自己朝中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之后,地方势力的发展才是相得益彰的做法。
福州,这个当年福王的大本营,他到任之后,明为剿灭叛党余孽,暗中则利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将这些官员势力暗中聚集于自己的麾下。
当福建诸州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势力时,名为安乐侯的叶宇,也就等同于成了福王赵琢的翻版。
外加叶宇与川蜀吴挺达成共识,那么福州与成都之间虽然隔着万水千山,但是假以时日之后,必定会互为犄角同气连枝。
如今这种局势正在慢慢形成,将来即便朝廷想要动他叶宇,也要好好掂量一番得与失。
……
安排好诸多事务的叶宇,这几日倒是清闲了不少。
对于朝廷如何回应民间传言,叶宇并没有报以十分的热衷,反而对于此事采取了不理不问的态度。
而诚如赵惇所猜测的那样,这一次的事件看似赵惇掌握主控权,其实真正地受益者却是叶宇。
赵惇妄图以两虎相争的局势,以便为自己换来绝地反击的机会。其实叶宇又何尝不是利用这个机会,促使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利益合作与角逐的斗争中,谁也不是省油的灯,更不是三岁的孩童。
当赵惇在叶宇新婚之际拜访,叶宇就知道他与赵惇的合作已经成了必然。
他叶宇放任赵惇这个敌人不管不问,为的也就是这个搅屎棍不停地搅动。因为只有不停的搅动,他叶宇才有迅速上位的机会。
显然,赵惇这个搅屎棍,无论是加速福王的叛乱,还是现今的散布消息,都是间接或直接地帮助了叶宇。
此次传言之所以风靡过境速度极快,这其中有赵惇不遗余力的努力之外,其实叶宇在暗中也不是没有做工作。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蒋芾就多次向叶宇请示,是不是按照当初与虞允文的计划,将叶宇的皇子身份暗中散播出去,以这种舆论压力迫使孝宗赵昚重视并作出表态。
但是叶宇却多次的予以拒绝,因为他觉得当时还不是时候。
舆论的制造与散播,虽然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刃,但是面对皇权这个敏感话题,若是没有一些真凭实据,很难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叶宇需要等,需要等一个人,那就是绝命逃亡在外的赵惇。
因为叶宇心里很清楚,既然赵惇能够选择炸死,那么必定是个不甘于服输之人。
趋于这种不服输的性格,会寻求一切可以反击的机会,所以赵惇当初选择了福王赵琢合作。
而在二人兵败之后,叶宇想到了赵惇迟早会找到自己,故而叶宇在默默地等待赵惇到来。
叶宇相信,能够在他发迹之前就能探知与暗杀,赵惇的身上定然有他所需要的身份线索与证明。
只是让叶宇意外的是,赵惇掌握的材料远比他预料的要多!
等到了赵惇的主动相助,又让蒋芾暗中推波助澜,加上火莲教数万教众的的有意散播,这种大伙燎原之势的消息蔓延,自然会是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不过也有一点出乎了叶宇的预料,那就是这个消息传播出之后,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争端与激化,反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现象慢慢酝酿着。
就连一向喜欢口诛笔伐的文林士子,也只是在惊讶之后发出几声诧异,便顺其自然的接受了这个传言。
这反而让叶宇准备应对的后续手段,被无情的落空了。
感到困惑的叶宇,经过几番思考之后,终于明白了当下国人的心态。
这让叶宇不禁感慨: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名誉,果然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信服作用!
每一个民族,所崇尚的都是强者,而他叶宇,显然在当下百姓以及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