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乱清>第一三六章 功勋制度

第四师的第十三、第十四团,兵源以华工为主,多在亚特兰大战役后入役,还有不少是萨凡纳战役后才加入轩军的,没打过什么特别激烈的仗,战斗经验不算丰富。

刚从第五师并入的第十七、十八团,是轩军赴美时留在国内的那一部分,完全没有经历过美国内战这种近代化战争的洗礼。

所以,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师,第四师是比较“新”的,要多“淬火”,才能百炼成钢。

长州藩的军队,算是从封建化向近代化迅速过渡的一支军队,拿来练手,勉强够用。

至于第三师,四个团里面,第九团是白人团,第十团、第十一团是黑人团,就是说,第三师四分之三员额是地道的美国人,征日既然是中美联手,派第三师出战是否更有“中美合作”的氛围?

这当然不是主要的,关卓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日本人留下这么个印象:来打他们的,除了中国人,还有“洋夷”。

一来,可以对日本人形成更大的心理威慑;二来,日后如果有人算账的话,记得算上美国人一份。

兵力方面,如果仅从战役战术层面上来说,一个步兵师加一个炮兵团已经足敷使用,而关卓凡带去日本的,整整比这个数字多了一倍。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上保险,而是为了练兵。只是这个“练兵”和第四师的“练兵”,性质不同,关卓凡在这儿要练的。首先是运输和后勤。

超过两万人的大军。跨海登陆异国。虽然比不得远涉大洋彼岸,但也要数日时间的海程,对远程输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赴美作战,从上海到三藩,运输和后勤完全由美国人一手包办——到了美国之后更不必说,轩军不过是做个乘客而已;这一次征日。美国人提供的,不过是船只和海员,双方当然要诸事协商,但筹划和主导整个行动的,却是轩军自己。

自万历朝鲜之役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过大规模远程海路运兵的经验。康熙年间施琅征台,要跨越的,是较窄的台湾海峡,其难度和远征日本是没法比的。而且,近代军队的后勤保障。比施琅那个时代的军队要复杂得多。

这件事妥妥当当地办下来,不但轩军补上了一块紧要的短板。整体作战能力更上层楼;就整个中国而言,也可以算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跨过了一道重要的沟坎。

是次征日,将在上海建立后勤支援基地。各种军需物资,主要由两江负责。曾国藩办粮台,是可以放一百个心的,而且曾国藩很晓事,知道轩军军制与湘淮大不相同,也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已经向轩军要求,提前派人入江宁两江总督幕,“以备咨问”。

关卓凡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借着这次征日,趁机把两江总督这个位子拿过来。终于还是觉得火候不到,太急吼吼了,曾老头的脸上实在不好看,最后做罢。

之所以将后勤支援基地放在上海,是因为上海到长崎的航程是最短、最便捷的。而这次征日,中**队的攻击方向只有一个,无需分路出击,所以,为方便后勤保障和统一调度,各部先汇集上海,然后从上海次第出发。

会议之后,轩军两个营的先遣部队,立即先行赴日。长崎派驻一个营,任务是建立接应和中转的基地;马关海峡对面的小仓城派驻一个营,任务是建立登陆马关的后勤基地。

上海基地、长崎基地、小仓城基地,统由总军需官贝灵格主责其事。

驻天津的主力部队,姜德率第四师第十三、十四团先行开拔,他们要先到江苏和新并入的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合练”。

关卓凡带近卫团第二批出发,他要到上海,恭候“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两位洋美人的驾临,接待一众英国顾问,然后,该发给福州船政局和海军学堂的,就发到福州去;然后,主持轩军海军的正式成军。

张勇率大部队最后出发,包括第三师全师,两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两个工兵营,以及伊克桑、郑国魁、安德森、施罗德等高级将领。

以这次征日为契机,关卓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陆战队”。实话实说,“海军陆战队”该怎么训练经营,关卓凡所知有限,具体事宜,要交给英国顾问来做。但兵员的选拔标准,关卓凡心里大致是有数的。首先,得会游泳吧?

轩军的兵源,华员之中,前期以江浙人为主,后期则以美国加州华工为主,而美国加州华工几乎全部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就是说,轩军现有的人员构成,沿海地区人士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水性好的很多。

洋员之中,出身田纳西河、密西西比河附近,以及特拉华州、马里兰州等东部沿海州分的,有很高的比例,其中水性好的亦不在少数,有不少还干过水手,甚至出过远洋。

关卓凡发现,他拿来挑选做海军陆战队的兵员基数,居然相当不小。

而这个兵员基数,对进一步扩建海军,也有相当助益——可以直接从陆军中抽调部分合适人员。

海军陆战队将归属海军,亦将是第一批登上马关的部队。

这次军事会议,还通过了一个重要的决议:建立轩军的功勋制度。

现在朝廷的军功制度,不外是两条:给官、给银子。这是地道的农业社会“官本位”军功制度,完全不适合近现代军队建设的需要。关卓凡暂时还无法从国家层面


状态提示:第一三六章 功勋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