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624.第624章 625 大家好我叫补丁

林有德得知明舰队有四艘快速战列舰进入波斯湾的时候还有些惊讶,但他惊讶的是四艘新式快速战列舰竟然都幸存下来了。

明帝国海军在瀛洲独立战争的时候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让瀛洲人取得了彻底的海上优势,但明帝国有四艘战列舰幸存了下来。在战列舰时代的海战中,战舰重伤幸存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战舰防护能力大幅度加强使得主力战列舰很难在舰炮攻击中被击沉。

以另一个时空的日德兰大海战为例,双方总共投入了46艘无畏和超无畏等级的主力舰,各自发射了两千发主炮炮弹和无法计算的副炮炮弹,结果双方无畏等级以上的战舰无一战沉,仅有德国的一艘前无畏被击沉。

有些德国无畏舰甚至被命中六发以上的15英寸炮弹,结果依然靠自身动力开回了母港,连航速都没掉。

但实际上日德兰打完后,德国大舰队有一半以上的主力舰要大修,日德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公海舰队都只有十艘主力舰可用。

直到两年以后公海舰队才完全恢复实力,那时候德国已经快战败了,根本没油给他们继续出击了。

所以,德国海军在日德兰之后没有大作为不能全怪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心疼自己的海军不舍得再出战不假,但德国海军也有自己的难处:人家战舰在船坞里“泡澡”呢。

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另一个时空日德兰打完,全世界的海军都觉得超无畏太硬了,开始研究击沉超无畏的方式,首先就是给自己的新造舰上410(406),再就是强化鱼雷作战能力。尤其是日本海军,本来就有重视鱼雷作战的传统,这下更是把“雷击战”当作制胜法宝之一,加上当时海军条约签订造舰受限,于是日本海军就全力以赴建立“水雷战队”。

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都是为了进行“水雷战”而准备的,结果就是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这些驱逐舰和轻巡反潜不行防空也不行,一开始还能去铁底湾浪一浪打打美国的菜鸟兵,后来美军吸了足够的经验也变成“三星老兵”了,加上美国爸爸耍赖用雷达,这些水雷战队就彻底没用了。

日本人也有办法,给驱逐舰装上油桶改成的运输工具,把驱逐舰当作快速武装运输船用,倒是让很多小岛上的陆军很是感激,大大的缓和了陆海军互相看不顺眼的状况。

不过后来日本陆军自己造出了专门用来运输补给的潜水艇——你没看错,专门用来突破美军封锁线运输补给品的潜艇,陆军的!

日本在二战的逗比事还多得是,暂且按下不表。

总之,明海军也有四艘无畏重伤返港,然后就再也出不去港口了,只能一边维修一边当炮台帮助抵抗瀛洲人可能的登陆作战——不过瀛洲人当时也抽不出力量来登陆南方沿海就是了。

顺带一提,这四艘老爷船林有德看完履历之后,觉得这大概也许可能就是金刚级的异时空同位体了,只不过是没有现代化改造前的。

这个时空明帝国没有加入海军条约,所以没必要花功夫大改老船。另一个时空金刚级现代化改装的时候可是拆了主机换了新的,工程量一点都不小。

和瀛洲独立派开战之前,明帝国的船台上还有两艘新的快速战列舰在建造中,但开战以后物资不足建造速度大幅度降低。

战争结束后,明帝国政府决定加速船台上的两艘新舰的建造,同时勒紧裤腰带,在这两艘先后下水开始舾装之后,利用空出来的船台再开工两艘——当时整个明帝国就这两个大船台,其他都被瀛洲独立割肉割走了。

而四艘幸存的老爷船则用了四五年的时间修修补补——要知道这些老爷船都伤得不轻,在青岛港的那艘还被瀛洲的长门陆奥堵在港外轰,轰到坐底在港口中了。

修完的老爷船刷上新漆和新舰凑一块,于是明帝国海军再次拥有了八艘战列舰。

林有德收到国内传来的海军要去波斯湾的消息后,他的预估就是老船要全部捐掉,毕竟航速太慢,剩下的新战列舰能开到29节,美国人能追得上的新战列舰也不会超过四艘,估计能边打边跑走掉个一两艘。

没想到美国人竟然让四艘新船都跑掉了。

这下美国人难办了,追过来围歼根本不可能,波斯湾地区淡水河谷有空中优势,美国人也会担心送肉。

英国人更难办,上次大战英国人实在伤筋动骨了,大战中开工的那批船断断续续造好了之后,缓了好多年才开始造新船。本来英国想要用个海军条约限制一下明的海军扩张,结果趁着上次大战赚了大钱的明帝国根本不甩英国,连续开工新战舰。

原本不出瀛洲独立这鸟事亚洲已经没有英国什么事了,新舰造好英国人就得乖乖交出之前用武力威逼和经济蚕食获得的在华利益。

但英国人的搅屎棍天赋还是让他们得逞了,英国得以继续在亚洲苟延残喘。

历史总是相似的,另一个时空,虽然林有德很讨厌满清野猪皮,但不得不承认清帝国也是有翻盘的机会,中法战争虽然清朝打了个不败而败的结果,但军事上的胜利已经提升了声望,欧洲佬已经虚了。当时英国的说法是,亚洲的未来系于大英与大清。如果甲午再打赢了,那就没八国联军什么事了,李文忠公就是正宗的中兴之臣,到二十一世纪我们就该纪念他了。

扯远了。

这会儿四条新


状态提示:624.第624章 625 大家好我叫补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