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督师>第855章 朝堂形势

新的增兵请求被放到了卢象升的案头,这个首任军机处领班大臣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吕汉强这个三弟的提议没有道理,而是卢象升感觉到这个要求在皇帝那里通过有点难度。

现在的崇祯已经过了当初的那困难时候。那个时候,崇祯是有病乱投医,在当时他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只要能剿灭西北五省的叛乱,只要能守住当时辽西的防线,只要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他都会豪不顾后果的采纳所有大臣的建议,然后将这个建议付诸实施。

虽然有些建议绝对是空中楼阁,没有一点实施必要和先决条件,但他依旧拼命的去做,最后这些措施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于是崇祯就会暴跳如雷地将这些后果,推在那些大臣们的身上,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皇帝在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大臣们却不敢提意见,明明是最重要的责任人,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底下的人,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大明王朝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但老天有心,送给了大明王朝一个能臣吕汉强,他的所有办法都是不温不火,都在水到渠成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王朝的命运,现在的崇祯皇帝过得非常滋润顺心,结果这种滋润与顺心,却变相的又滋生了崇祯皇帝的野心,而自己的这个三弟,明明知道自己所处的窘迫,却又依旧毫不顾忌。

就比如这次朝廷大调整,崇祯的老师傅孙承宗被调到内阁做了首辅,其实目的非常明显,吕汉强鼓捣出个军机处,当初崇祯考虑的时候,是站在他的角度上接纳的,结果到后来,他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军机处已经替代了内阁,彻底的将内阁分权,而这种分权造成的好处是,让崇祯皇帝玩朝堂平衡游刃有余,刚开始他还在沾沾自喜。

结果后来发现,军机处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当初设计这个军机处的时候,吕汉强就留了一手,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结果这下坏了,每次军议的时候,最终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和崇祯想的不一样,但习惯和制度在那里,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崇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这大多数通过的决议,这样已经变相的架空了崇祯皇帝。

而卢象升也在这么做,原因就在于卢象升是一个真正懂得军事的人,在他看来,崇祯皇帝根本对军事一窍不通,原先大明朝廷军事的失败,那就是因为崇祯皇帝的瞎指挥,而现在军机处掌握军机的,几乎涵盖了这个大明王朝所有军事战略上最优秀的人才,这些人决定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崇祯皇帝能够反驳的,而你竟然想当个明君,你当然不能反驳这正确的决定,否则你就是昏君。

由此,为了平衡,崇祯皇帝将软弱无能的周廷儒彻底罢黜,换上了强势的德高望重的孙承宗,在政务上来制衡军机处,效果不错,这的确有时候让卢象升感觉到束手束脚,不过这时候又出现一个非常要命的麻烦,那就是孙承宗的确太干练了,于是他在政务上又几乎全盘接受,还是按照当初随着军机处改革时候的规矩,内阁也开始施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这样一来,崇祯皇帝再次在政务上失去了权力。

现在的大明,朝廷出现这样的状况,真正的全力运转的是两个机构,军事上在军机处,政务上在内阁,而原先为了限制外朝权利而设立的内廷司礼监,由于当初有魏忠贤的前车之鉴在,不但在内心里崇祯在限制他们的权力,而在外朝那些文臣武将们也在对他们群起而攻。这样的群体,不但有新锐的孤臣党,同时还要老牌子的东林,在这一点上,每日争斗的你死我活的东林和孤臣党难得的取得了一致步调,强烈压制内廷的司礼监。

尤其司礼监还选了一个死要钱,却没有什么能力的王承恩坐着秉笔太监,这下实力更弱,如此一来,大明的三驾马车就剩了两架,而这两驾马车全在外朝,于是,崇祯就感觉到大权开始旁落。

这时候,卢象升已经明显的开始感觉到,崇祯皇帝又开始对吕汉强产生了不满,因为这种种前后,都是吕汉强鼓捣出来的幺蛾子,崇祯已经感觉到吕汉强在给他挖坑,而这个坑,当初都是自己心甘情愿跳下去的。这样的结果,对于自视极高的崇祯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这次吕汉强要求增兵五万,虽然还是依旧按照原先的方略,朝廷不会给他一分钱,但是这个请求放到卢象升的案头的时候,卢象升就开始非常担忧,因为尾大不掉这几个字不断的在他脑海里翻腾。

尾大,是的是尾大了,而且还太大了。

现在掌控在吕汉强手中的,已经是10万步兵2万骑兵,还有1万海军陆战队,其实还要算上登莱水师的3万水师。现在的吕汉强整个兵力已经达到了16万,大家都担心的是,这16万可不是空饷余额,不是老弱病残充数,也不是所谓的号称,而是实实在在的16万南征北战所向无敌的人马。

如果再增加5万火枪兵,那吕汉强手下就达到了惊人的21万。

21万啊,放眼整个大明,放眼全世界,都已经是一个让人睡不着觉的实力,尤其自己的这个三弟吕汉强,仅仅用登莱水师的三万人马,其实他们不过是运输队,而真正的主力是那1万海军陆战队,就进入朝鲜王宫,将朝鲜王室的所有积存全部搬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1万人马就可以灭国,那吕汉强手中掌握着21万的话,那这天下还谁能来制衡他?在这一


状态提示:第855章 朝堂形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