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明督师>第485章 多方掣肘

为什么要压制吕汉强?从崇祯的内心里,是忌惮这个妖孽一般存在的家伙的。㈧一个人都可以快迹,但像吕汉强这样快的迹就是奇迹,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不需要奇迹的,大家更放心那种四平八稳的慢慢升迁成长的,放眼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虽然皇帝可以是孩子,是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但站在朝堂上的,绝对不应该是像吕汉强那样的年轻人,别说是一个秀才出身,即便是当年的状元,都需要先踢到翰林院琢磨个十年八年,然后再一级级使用,熬资历,这是一种政治常态,也必须这样做。

但吕汉强这家伙看似对当官满不在乎,还有种抵触,但正是这种满不在乎和抵触,才更让人不放心,尤其想起当初会同馆后院荒原里的一段关于开荒与耕田的对话,他那一把火烧了全部野草的办法,想想就让人胆战心惊。

但按照吕汉强的功绩,一个驿站善后处理的如此干净有手尾,就应该升官,为皇家成立商行让自己的内帑有源源不断的财源就该升赏,心知肚明的剿灭闯塌天和点灯子,就该提拔,赈灾这巨大的成绩,怎么升赏也不为过,整顿南四府卫所的政绩谁人能比?一战剿灭四万杆子盟军,让山西流寇杆子一净,这是国朝百年没有的大胜,这该怎么赏?平乱雁门,扫荡蒙古,围魏救赵,这更是绝大的功绩。

如果按照这些军功政绩来升赏,那现在的吕汉强就应该是这大明第一人了,不给个公候都说不过去了。

但真的让吕汉强上位如此,真的让他带着他的孤臣党掌控大权,那自己的位子还怎么能坐的稳当?

不管是阉党还是东林,他们可以掌控朝堂,但他们敬畏皇权,说穿了,不管他们怎么折腾,最终不过是皇家的一条条狗,而吕汉强则不然,他嘴上整天喊着的是忠君爱国,见到自己也恭敬非常,但从他的眼神里,从他历来行事的离经叛道里,就看不出一点对皇权的敬畏。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眼神只有两种人才有,一种是然的隐士大贤,而另一种便是曹操王莽。

大贤隐士?吕汉强连边都沾不上,那剩下的就只有一个了,想想一旦他掌控大权之后的后果,那将是多么的可怕?

“可用,但必须提防。”这是崇祯给吕汉强定下的基调。

你若是忠臣,那你就应该老老实实的为我做事儿不应抱怨,你若是枭雄,那我这样对待你就是对你的保护,这就是崇祯的思维方式。

休息一会,大儒们就继续给崇祯上课,似乎是巧合,也似乎是有意,这次大儒们讲授的便是伊尹霍光传,这让崇祯更加聚精会神的体会。

授课结束,大儒们依次散去,这时候早就候在外面的禀报的奏事太监们,捧着一摞摞的奏折鱼贯而入,转眼就将他的书案占满。

拿起一个奏折,看着上面不知所云的内容,崇祯轻声问道:“有吕伴读的折子吗?他还没有准备好与建奴开战吗?”

然后不等小太监说话,就又吩咐道:“请孙师傅下令,督促吕汉强出兵建奴。”

孙师傅,就是他哥哥的老师孙承忠,当时袁崇焕因为私自议和、擅杀大将等罪名被下狱,老国公战死,满贵伤病亡,京城各地勤王兵马群龙无。在此危难之际,孙承宗力保逃回关宁的祖大寿,朝廷亦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挂兵部尚书守通州,协调各地勤王之军”,统筹全局。

因此,吕汉强的顶头婆婆是孙承忠。

建奴这里已经给吕汉强下好了死套,崇祯这里也要督促吕汉强出战,而这时候,吕汉强却在为找个自己能用的人而焦头烂额,原因无他,因为他刚刚接到了平6根基吕焕之的书信,他那里事情太多,已经不能支撑,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帮他,这个人还就点名要赵梓。

现在平6已经撤县成州,按照当初吕汉强的提议,在运城划出三县,在泽州化出一县,加上平6,四县合一成为赈灾示范府,称为平6府,吕焕之因战功和赈灾得力而升任平6府知府。

新府成立本来就事情繁多,更加上平6新区各种矿山工厂码头等等,都需要精通的人来打理,因此吕焕之一时间忙的是脚打后脑勺,狼狈不堪。

而这次勤王军东来,吕汉强将最得力的赵梓带了过来,这更让吕焕之感觉到无所适从,因此来信恳请吕汉强调赵梓回去帮他担起新区的大任。

吕汉强也知道,平6新区是自己最要紧的根本,放个不懂的人在那,一定会坏了自己大事,但现在勤王急,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参谋实在不行,这就是现在吕汉强的短板,缺乏人才。

大明识字的车载斗量,国朝三百年养士,真的做到了秀才满地走,贡生多如狗,但那都是迂腐的家伙,跟他们谈论圣人之道,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一旦谈及实际,只能算是白痴。

赵梓看到了吕焕之的这封信,也知道了吕汉强的难处,于是道:“东主,平6新区是我们重中之重,不能懈怠,也不能让外人插手,因此,还是我回去吧。”

吕汉强就双手一摊:“你回去,这后勤谁管,现在就指望子涵一个女孩子,实在是让他吃不消,尤其你还要帮助我处理军情文书,各种案牍,华树亮也做不来,勤王事急,也实在分不开你。”然后哀叹“那啥的人都是一到,立刻无数英雄来投,能人一抓一把,我一样是那啥的人,不要说英雄来投,哪怕来个狗熊我也能先对付着啊,老赵,你看我的


状态提示:第485章 多方掣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