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郡,李信抚摸着长枪,神情有些落寞。
当年伐楚之战,他败于项燕之手,愧对于始皇帝的赏识,在这代郡已经当了十余年的郡尉了。
一开始,他还偶尔配合蒙恬出击伐匈奴,但始皇帝却始终没有再次重视过他。
这是李信的心结,李信十余年前便是归元境大圆满,而今日依旧是归元境大圆满。
半生蹉跎任风吹,李信现在已经放弃了驰骋疆场的打算。
就连天下内乱之时,那个素未谋面的二世皇帝都没有召回自己,更不要提现在四海升平时了。
但李信是真的憋屈啊,真的不服啊。
他是将门出身,虽然他这个将门比不上王氏、蒙氏,但也是秦国赫赫有名的将门。
当年伐楚之战,李信真的是非战之罪啊。
谁知道负责运输粮草的昌平君会在中途叛秦啊?!
昌平君攻占郢陈,切断李信的后路,使攻楚的秦军陷于前后受敌的苦境。
于是,李信这才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师进攻郢陈,结果被楚军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在这场战争中,秦军伤亡八万余人,战死七位归元境都尉。
这一战,虽然李信有指挥上的失误,但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昌平君嘛?!
真要归咎,那也是始皇帝用人不当,但李信敢这么说嘛?
不敢。
所以这一切都是李信的锅了。
辣鸡李信,伤我大秦精锐,看看人家王翦、王贲,再看看你李信,我呸。
“唉。”
李信重重地叹了口气,提上自己的长枪,跌跌撞撞地朝着自己的住所走去,满脸唏嘘。
突然,一名斥候骑兵近乎是飞奔的来到李信身前,拱手道:“启禀郡尉,咸阳急报!”
“咸阳急报?”
李信不已未然,摇了摇头接着道:“这是郡守的事情,和我李信有什么关系?”
这些年来,代郡可以说是流水的郡守,铁打的郡尉,李信已经经历过三个郡守了。
而咸阳的急报,也就只有一封到过李信的手里:始皇帝驾崩,二世皇帝登基。
之后的急报都没什么卵用,跟他没有关系。
平定大泽乡、蒙毅战败、项梁之死你自己说,这些玩意儿与我李信有什么关系?
对李信来说,咸阳的急报相当于全服公告而已,看了也是糟心。
“郡尉,这急报是陛下指名道姓交给您的。”
斥候也不知道怎么劝他,只能告诉李信实情:“咸阳方面对北地郡月初的奏折很是看重,所以”
北地郡月初的奏折?
李信是一脸懵比的,北地郡有什么奏折啊?
这些日子,李信都是在混日子。一个混日子的人会在乎同僚的奏折嘛?
李信连忙接过急报,看了起来。
少顷,李信热泪盈眶,顿时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
“没想到啊,始皇帝陛下忘了我李信,而二世皇帝陛下却还记得我这个微末老将。”
李信叹了口气,不由说出了一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语。
李信回忆起十余年前,自己还深受始皇帝器重时的记忆。
那时的胡亥尚且年幼,李信只觉得他聪慧伶俐,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帝王风范,也与胡亥公子没有什么接触。
“想不到到头来最了解我的,竟然是当年的胡亥公子。”
李信神情突然有些落寞,但他很快又散发出了光彩,浑身的真气竟然上涨了不少。
要知道,十余年前的伐楚之战败后,李信的修为就再也没有上涨过了。
“这次讨伐匈奴,我李信一定要替陛下踏平其。”
李信攥紧了拳头,紧接着对传令骑兵道:“去通知我代郡男儿做好出征的准备。”
这次对匈奴的战役,李信对他十分重视。
这是他起复第一战,也是秦国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战。
因为在这封急报中,几乎囊进了北方所有郡的郡兵。
从北地郡开始,连着上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一直到辽东郡,这可是十一个郡的兵力。
除此之外,河东郡、太原郡、党郡、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南郡、九江郡、泗水郡、巨鹿郡等郡也会负责后勤民夫。
而李信,则是担任本次对匈奴作战的骑兵队长,统帅秦国三万骑兵。
别以为秦国骑兵很多,整个北方,秦国的骑兵只有三万。
整个秦国,骑兵的数量也没有超过五万。
匈奴号称控弦十万,所以骑兵统帅这个职位需要极为强大的人来担任。
然而这个人就是李信。
秦国的骑兵将领不多,也就只有羌瘣、桓齮、麃公、李信以及新招的灌婴等寥寥几人而已。
其中麃公、桓齮已经死了好几年了,羌瘣现在也在床上躺着,离死不远了,灌婴新来,没有什么资历名望。
剩下的秦将,如杨熊、杨端和、章邯、蒙毅等都是步将,而且都已经被分配成数路大军,自然无法担任骑兵将领。
所以,只能启用被搁置了十余年的李信了。因为李信算是凭空多出来的将领,一开始萧璟也没有想到李信。
但后来,在诸郡官职列表的众多陌生名字里,萧璟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名字。
李信。
萧璟又翻阅了资料,见了李信的材料后,觉得他就是骑兵统帅的最佳人选。
首先修为高,在骑兵将领当中是最高的。
其次有经验,李信有数十次的统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