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公元1558年,辞官返乡后坐堂行医,致力于对药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创立了什么堂?”
陈成觉得这个时候来一个搭便车的问题还是挺爽的。
最起码能节省不少的脑细胞。
“学长问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严谨一些,李时珍是以自己的表字东璧为堂号,创立了东璧堂。”
于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要教训陈成一番,让他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
这局比赛他好像是一直在被于萍教训来着,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性。
可陈成自己都没注意的是,他的心态其实已经非常乱了。
因为他已经连续转换换过几种心态,却全是在于萍的刺激下导致的。
“请问,李时珍从哪一年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
“是从公元1552年开始,当时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请问,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时候是以哪本医书为蓝本的?”
即便是再生气,陈成也是要回答问题的。
不过倒是在回答完之后就马上问了问题。
算是小小的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学长,有没有觉得搭便车问问题还是挺便捷的?”
于萍没有急着回答问题,只是神秘一笑,之后就问了这么一句。
让陈成整个人都觉得手脚冰凉。
这一场比赛好像完全都在于萍的掌握之中。
他想起来当初王语凡曾经跟他说过,在比赛中要是能够把对手的节奏都给打乱的话,证明双方的实力有着不小的差距,或者占优势的一方是布局高手。
当时他还真的以为王语凡就是在吹牛的,可现在的情形却是证明了王语凡所言不虚。
难道说他陈成现在和学弟学妹们的差距已经变得这么大了么?
但是陈成真的不想就这么认输。
“我的问题你好像还没有回答出来吧。”
也只有通过这样嘴硬的方式维护着自己最后的尊严了。
仔细想想还是非常可悲的。
“李时珍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在这一过程中,李时珍最为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所以李时珍在他父亲的启示下,认识到读万卷书却是很重要,但是行万里路也同样非常重要,所以李时珍从哪一年开始多次离家外出考察?”
“你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搭顺风车一样的,怎么刚才还问了我那么多的问题?”
陈澄觉得终于抓住于萍的把柄了,拼命地抓着这个救命稻草不放。
“但是我说出来的答案比学长你说的更加的具体呀。”
于萍非常成功的让陈成无话可说。
这个时候也只能乖乖地回答问题。
“是从公元1565年起,他的足迹遍及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不愧是学长,现在的答案说得都这样的完整详细了。”
这算什么,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么?
陈成觉得自己好像遭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请问,李时珍在哪一年完成《本草纲目》的初稿?”
首先要用问题来震慑住于萍,虽说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切实际。
“是在公元1578年。请问,李时珍在哪一年去世?”
“连这种问题都已经问出来了么?难道说你现在已经黔驴技穷了不成?”
陈成这个时候终于觉得自己的怒气有发泄的机会了。
于萍都被气坏了,差一点就要反唇相讥了。
但是想到己方的大计,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非常简单的道理她还是明白的。
“李时珍去世于公元1593年。”
虽说现在陈成的表情非常的得意,但是心里去世一直在暗道侥幸。
因为他刚刚是真的差一点就连回答问题这件事都给忘记了。
不过他很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表情,不让自己在这种丢脸的事情方面露出破绽。
“答案正确。学长你还有什么问题可问呢?”
于萍现在的笑容非常的狡黠。
原来真正的用意是在这里,陈成这才恍然大悟。
“请问,《本草纲目》在李时珍去世几年后正式刊行?”
可惜你太小看你的学长了。
陈成觉得这次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学长不愧是学长,果然厉害,那么现在可以开始学长你的论战了。”
于萍瞬间化身迷妹。
陈成当然是不会相信于萍这一套的。
他觉得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小心谨慎的论战,避免流出任何的皮展。
“我认为,李时珍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这才是他编纂《本草纲目》并且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可是李时珍所做的其实也不过就是在前人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