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明朝小官员>第374章 告密

弘治六年正月十五,在这个团聚的日子,张超赶到了北京,这一年同时是会试年,京城中有非常多的举人,李启思林举人文征明和终于中举的祝允明早已经赶到京师。

张超根本来不及与他们相会,就在到达京师的前一晚,在驿馆中的张超出人意料的见到了乔装打扮的杨旦,他传来了一个惊天密闻,吏部尚书王恕对张超十分不满,准备在这次京察中罢黜他,最起码也是以浮躁的罪名降级。

张超听完之后,十分愕然,“我与王部堂只有一面之缘,素无积怨,何来王部堂要如此待我

再者这三年在外,我怎么说也是功劳卓著,又是御史,王部堂这样做就不怕天下人说他不公吗”

面对张超的疑问,杨旦也是无话可说,他听到彭韶的交代时,也是震惊不以,

“子卓兄,这是彭侍郎亲自交代的,想来无误,再过几日王部堂就要请旨京察,到时候他们待在吏部,你就是有万般手段也使不上,所以别问那么多了,我也不知道,现在最紧要的是赶紧想办法。”

张超深施一礼,“晋叔大恩,吾自会铭记于心。请回去禀报彭侍郎,就算张超去职,荡倭营与福建诸家的协议也不会变。”

杨旦听完之后,点点头,当夜两人同榻详谈,张超问明白了京师现状之后,第二日天刚亮,杨旦就赶回了京师,与彭韶汇报。

“晋叔,这就是老夫一定要传音的原因,张子卓就算罢官,荡倭营还是他一手创立的,到时候若是有不懂事之辈挑衅,搞不好福建诸家损失会更大。”

杨旦点点头,张超收取合作银对于福建人来说并不是坏事,福建人只要交了钱就可以大肆出海,官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所以真正不满的只有福建那些外来的官员,谁管他们,要抱怨找荡倭营去。

而有了澎湖贸易区,他们这些豪族自然会控制住,所以张超承诺过的货源就十分重要了,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与双屿竞争,所以张超等于是双重制约了福建,由不得他们。

“彭老,若是王部堂一意孤行,张子卓岂不是难逃大难”

“老夫也不清楚,但是你要记住,京察的结果需要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张子卓只要愿意付出代价,最起码刘博野还是可以说服的。”

杨旦点点头,他当然明白刘吉与王恕势如水火的道理,另外张超与内廷的关系很好,他也不认为王恕真能罢了张超的官。

“只是如此一来,张子卓会名声扫地,这未尝不是好事。”

彭韶突然间抚着胡子笑着说道,杨旦心中一震,这些上了岁数的老狐狸呀,他迟疑着说道,“张子卓不仅在士林中极有声望,天下万民也很感激他的恩德,王部堂真要做的过分了,就怕于王部堂的名声也会有碍。”

“说起来,臣子就不应该有那么好的名声,如此置天子于何地,王部堂就是受名声所累,仕途才那般坎坷。”

突然间彭韶有些犹疑的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张子卓在民间的名声更胜王三原一筹,那么他在士林名声差点,岂不是天子会更加放心,不会吧,此子应该没有那样的心机。”

彭侍郎与杨旦详谈之际,张超也已经快马赶到了京师,他虽然不知道王恕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是的,确实是死地,一旦京察被罢,张超的仕途基本玩完,而没有官位,他又如何保住现有的一切。

张超很明白,就算是辞官不干了,也不能这么灰溜溜的被赶下台,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他绝不能让王恕得逞,管你是清流领袖也好,国家重臣也罢,既然敢弄死自己,那就只好拼命了。

按照规定,张超首先应该去都察院述职,这个时候的左都御史是屠滽,而张超正好跟屠总宪的家人有些交往,谁让屠总宪是浙江人呢。

张超赶到都察院,屠滽立刻就知道了,他却有些不想见张超。张超在浙闽沿海做了什么,他早就了然于心,根本不需要询问张超。

屠滽确实佩服这个年轻人的胆量和能力,而且屠家也从中获益,但是张超的所作所为与官场格格不入,所以屠滽的态度很简单,有好处我就接着,但是我不会为你说话,也不会为难你。

王恕要拿下这么多的官员,自然要征求他的意见,他的态度当然是支持了,只要王恕说的合情有理,他绝不阻拦。王恕是吏部尚书,威望之高,举世皆知,他一个晚辈恭敬一些一点错误都没有。

再说屠滽虽然魄力不足,但是他的眼光却不差,官场的现状他当然很清楚,王恕能不顾自身安危整理一番,他于情于理都不应该阻拦。

但是对于那些争议很大的人物,屠滽的态度很简单,我会表明自己的看法,但是最后决定权在王恕。

可是轮到这个张超,麻烦就来了,王恕要罢黜张超的理由充分吗,并不充分。张超不管怎么有争议,他毕竟安靖了海疆,这是很大的功劳,作为左都御史,他不能昧着良心去漠视张超的功劳。

但是王恕做的也不能说不对,事实上屠滽内心是赞同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到处折腾,好好先生屠滽很看不惯张超的做法。

所以屠滽权衡再三,最后还是选择支持王恕,与王恕相比,张超只能算是后起之辈,那支持谁还用说吗

屠滽理了理心绪,然后才召唤张超入内,张超面对总宪一五一十开始汇报起来,屠滽连连点头,两人相处的十分愉快。

临走之时


状态提示:第374章 告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