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看着世铎,脸上是波澜不惊,可心里面却直是不住的摇头。火耗厘金就是地方自己的小金库,早些年他之所以执掌北洋靠的就是这两样,这也是地方能抗衡朝廷的资本。只有将这些统统收归朝廷,朝廷才能真正的号令全国。而你们口口声声国家社稷。可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不由间,李鸿章对年青的光绪不由的再次高看起来。皇上借着大胜日本之势,诱之以利让西方列强压服日本,并为清国改革出力出资。再诱之以名,以整编军队为名瓦解北洋这个最大的地方势力,又加强了皇上的军政大权。以朝廷大义在手,不经朝议直接下旨取消息火耗厘金,就是要逼着地方督抚们交出财权,进而斩断他们的根基。皇上借着大胜日本之机,就接二连三的颁布新政就是选对了天时。皇上有强兵在手就是地利,皇上是天下之主就人和。有天时地利人和,天下督抚们再有想法也只能乖乖听从朝廷的意思,皇上将势、术发挥到了极至。这个皇上在短短数年当中如同太阳般的升起,这于刚刚亲政时那个唯唯诺诺的皇上还是一个人吗?…
可是慈禧太后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维。太后问他对此事的想法。他如今还能有什么想法,一个失去了军权、失去根基的人有什么想法都不重要了。所以他对太后说:“老臣唯朝廷旨意行事。”
李鸿章还是留了一手。他说的朝廷的旨意而不是皇上的旨意。这个意思慈禧是听明白了。所以她满意的点了点头。李鸿章明白,取消火耗厘金对朝廷是大有裨益的,可这必竟牵动着上上下下数十万的官员,李鸿章也劝过皇上,让他暂且搁置此事,只须励精图治。五年最多十年再行取消也就水到渠成之事。可皇上却说他没那么多时间等,他就一直不明白,他李鸿章已经年有七十尚可等待,皇上年方二十出头怎么反而没时间?
皇上新政虽然可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问题但决不影响最终的结果。李鸿章是坚持说有必要做下去。而世铎也坚持说皇上年青行事操之过急,要请太后出面拨正朝纲。李鸿章说的是皇上新政的事,世铎说的是要请太后出面的事,也因为李鸿章与世铎说的跟本不是一件事所以争了半天也争不出结果来。但在争执的过程中,慈禧到是听明白了一些事情,就是皇上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收权归朝廷。
收权归朝廷慈禧是支持的,她也早想这么做了,可朝廷上上下下这么大的摊子又哪是如此容易办得到的。她仔细的沉思一会儿后,说道:“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什么意思,既然皇上要做你们就用心办差吧。”
“微臣领旨。”
“你们要领的呀是皇上的旨意。哀家只是听闻如今朝议纷纷的召你们几个进来问问话而已。哀家可没旨意。”说完,慈禧挥了挥手让众人跪安退下。慈禧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皇上强违天下之意而行,天下也必将群起而反之。所以她干脆放手让皇上去做,皇上做的越多天下人反意越大。等皇上将大权收归朝廷之时,也是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之时,这时她这个太后就可以站出来说话收拾残局,以在她在朝局上的多年经营和她一手安排的天下官员也必将归心于她。那个时候,天下大权收归朝廷,而朝廷大权又收于她太后老佛爷手里。想明白此处的慈禧脸上一片神采飞扬。可她不知道,她概念中的天下,只是那些她安排的官员贵族而已。
可还没等众臣们退下,门外急报:御前总管寇连材有要事急报两宫太后及总理大臣。
门外,寇连材焦急的来回踱步。京城出大事了,必须赶紧处理妥当,不然必将天下振动。当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军机处,这才知道李鸿章及一班军们大臣们都被传到慈宁宫问话,他立马转到慈宁宫来。寇连材必竟是御前总管,所以门侍立马通报,很快传他进宫。
只是简单的行过礼后,寇连材急忙说道:“奴才刚刚得知消息,数千旗人聚集前住京城大学堂方向,扬言要报什么仇。奴才觉得事恐有变,未做细细探听便来急报两宫太后及众位大人们。”
京师大学堂几乎全是汉人,而数千旗人聚集却是要去报仇。大清国自开国以来满汉之防就是头等大事,满汉之争历来都是汉人先屈服,向这种数千旗人主动前去找汉人闹事的可是大清国头一遭。此事若处理稍有不当,就可能引来天下大乱。就算是康乾之时也须小心应对。更何况如今朝廷早已是内忧外患。正当皇上实行新政之时却出来此等大事,这让在场的大臣们如何不慌。…
慈禧心头也是大为震惊:“何事如此,以致如些大张旗鼓?”
“奴才只是听到传闻,数日前有一京师大学堂之学子不知而故与一满人起了争执,事后那名满人觉得受到了羞辱于昨日一早聚集了数十人前去京师大学堂。又不知何故回来的满人就四处说大学堂校长容闳出言不逊而后又谴人殴打于他们。旗人愤慨而聚千余人前去寻仇。这只是奴才听到的传闻,实无法分辩真伪。奴才自觉事大,来前便自作主张让人前去将此事知会九门提督荣大人,请他将旗人先行拦下。便急忙来报两位太后知道。”
“皇上呢?为什么不报皇上知道?”慈禧问道。
寇连材一阵张嘴结舌,皇上私自出宫这事是瞒不下去了。寇连材这才说道:“皇上一早出宫,前去长城视察。”
“是不是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