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作为关中大门,历来都是关防要隘,可谓四镇咽喉,雄踞秦、晋、豫三声交界之处的潼关经过历朝历代修筑,成为百二重关。
潼关整体上东西狭长,南北较窄,像极了马鞍整个潼关周长二十余里,直面河南方向的城墙竟然有五丈厚度,有些地方高达十丈,可以说不惜工本,根据攻城炮营以往的测试数据,这类城墙至少得六门炮轰击五日,才能轰开宽不到三十丈的缺口,而对于兵力充足的闯军来说,这几乎是隔靴搔痒。
最为关键的不是潼关的城防设施,而是最近一年来闯逆经营潼关所筑造防御工事,自从闯逆撤出京城,汝侯刘宗敏奉命防守潼关,一年多来,其征集民夫数十万,挖掘壕沟,加固城墙,并将潼关城内不必要的房屋推倒,城内也挖掘壕沟,将整个潼关的防御纵深提高到了十里,而潼关守军除了汝侯麾下三万人,还有投降的陕西官兵、当地的卫所降兵,以及从河南迁移过去的兵马,超过十万人,另有超过二十万的丁壮供其驱使。
如此多的兵力,背靠险峻关隘,北府军团自然不愿意触碰,将攻打潼关视为下策。
“按照大都督府结合前线情报分析,如果攻打潼关,至少需要八个月,损折三万以上兵马,钱粮器械不可计数。”赵琉璃正声提醒道。
众人都是微微点头,北府诸将都是明白,这是根据老哈河一战的经验总结起来的,在这种如今潼关的防御兵力和工事,注定比老哈河一战还要艰难,将会是长久的堑壕战和城池攻防战,在这种泥沼鏖战中,兵力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论精锐的甲兵还是抓来的壮丁,都需要大量的火药和炮弹去消耗,进攻便的漫长而惨烈。
如果真的打八个月,闯逆完全可以用这段时间南下四川,然后在四川各个隘口再设置类似的战场,将这场战争变成消耗战,闯逆可不顾惜百姓的生死,但是大明不可以,战争会变成无底洞,谁胜谁败再难分清。
孙传庭不再询问潼关之事,而是静静的听着,在他看来,如果打不开潼关,北府军团的主力就无法发挥作用,那么只能由秦军担当主力,但秦军不过五万人,粮饷、器械都是不足,难当大任。
赵琉璃则是说道:“按照朝廷和秦王制定的战略目标,此战要一举消灭闯逆之主力,彻底荡平闯逆,还山河宁定,因此,绝不能给闯逆苟延残喘的机会,所以奉行歼灭的原则。”
说着,赵琉璃提起指挥杆,先点在了平阳府,然后一路向南,正声说道:“延绥军南渡黄河之后,留下四个主力营和六个新训营及五千骑兵,与西进的平贼军一道,收复河南全境,招募丁壮之后,再向西直逼潼关,而主力则直接往南,收复南阳,顺水而下,破袭襄阳,尔后,顺着汉江而上,直达汉中。”
“与此同时,秦军主力于各个关隘向关中施加压力,编组一支精锐,从固原出发,绕行祁山,进入汉中府,一则断闯逆在蜀地兵马退路,二则与延绥一道,合围闯逆主力。”赵琉璃最后说道。
孙传庭根本不用看,就知道赵琉璃所说的路线是逆行诸葛亮北伐之路线,而秦军与延绥军主力形成的战略态势好像两条强壮的手臂把关中箍在中间。
如此便可大破闯逆南进蜀地之策略,只能困在关中,处于王师四面合围之中,以关中之民力、土地,根本无法支持这么多的军队,即便是不打,闯军也难免崩溃的下场。
“孙督,你对这个方案如何看?”孙伯纶率先出口,询问孙传庭的意见。
孙传庭想了想,说:“虽然大胆了一些,但若成功,便可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闯逆,此乃上上策,不过臣尚有一些疑虑。”
孙伯纶笑了笑,请孙传庭畅所欲言,孙传庭道:“秦军南下部队多不过万,凭借人畜运输,尚且能保证补给,可是延绥军为此战主力,南下营伍超过五万,得需要多少丁壮转运粮草的,据本官所知,如今河南赤地千里,已无存粮,而延绥军南下之后,尚有闯逆在潼关虎视眈眈,一旦出关,便是断绝退路,当如何?”
“孙督多虑了。”孙伯纶笑了笑,说:“延绥军五万众,虽说千里奔袭,然而无粮之地也就河南境内,闯逆在河南兵马不多,已经是风声鹤唳,倒也耽搁不了多少时日,延绥军畜力充足,战马、驽马和骡子,数量不亚于士卒,可驮负粮草足以支撑渡过河南,另外,本官在平阳为延绥军准备了十万头牛羊,一旦粮草不济,便可驱赶牛羊南下补充,速度数倍于转运粮草。”
赵琉璃接口说道:“大明历来是湖广熟,天下足,过了南阳便进入湖广,闯逆以其为基业,侯询力保其安定,因此,两军虽战斗无数,却也未曾破坏当地农业生产,进入湖广,可就地征粮,而汉中是闯逆进军蜀地的基地,存粮无数,更是无需担忧。”
孙传庭听了二人的答复,心中惊叹北府军之豪富,驱赶牛羊马匹为军粮,其中靡费,可谓万巨,但北府广有漠南之地,牛羊数量极多,且军中近半为蒙古人,驱马赶牛为寻常事,更是可用牛羊马匹奶酪为食,除非闯逆主力出潼关,无人可阻延绥主力进入湖广之地,但若真如此,与闯逆平原野战,潼关防线自然失守,还省了几分力气。
接着自然是安排诸将的任务,秦军与延绥军一道,七月十日渡河南征,渡河之后,秦王驻扎洛阳,总督全国兵马,郝世禄兵出延安,南下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