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我们的1649>第四百八十一章 汉唐集团远洋船队(八)

16到17世纪的越南地区正经历一场由统一到分裂的政权递嬗。

15世纪初摆脱大明的直接统治的黎朝,到了1520年代为莫朝所篡;而郑氏与阮氏则以恢复黎朝为号召,攘夺政治上的实权。

16世纪末莫朝的灭亡,也成为了郑阮二世间的战争张本;两大政治集团分占南北越南,北郑南阮,连绵不断的战争持续约半世纪。

事实上,这两家势力都曾经派商队到过台湾,同汉唐集团做过贸易,特别是传闻汉唐集团把荷兰人一举全歼之后。

他们贸易的目的性极强,都希望得到军事上的帮助。

这两家能够改变过去抑商重农的明大陆的传统文化都是有原因的。

郑家和阮家都是被战争逼的。

1627年两家爆发了第一场大战。郑氏的大军与阮氏连续交战了四个月都未能取胜。战争的结果则是越南被强而有力的分裂成南北两部分,郑氏控制了大部分的北方而阮氏割据了大部分的南方;双方的分界线在广平省的争江上,这条疆界与地理意义上的北纬十七度线非常接近。

相较于郑氏政权统治了人口稠密得多的领土,阮氏原本要弱一些的实力,也开始具备了一些优势。

首先,他们处于守势的地位。

其次,阮氏在他们与欧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触中获益,得以购置较先进的欧洲军备,在城防中雇佣欧洲的军事专家。

第三,地理形势对他们有利:大规模有组织的军队仅适合平原旷野,而此种地点在越南十分希少:山岳几乎挤进了海里头。

在首批攻势之后,阮氏建立了两条主要的堡垒线,横亘在山海间的平地中。城墙竖立在顺化北方的同海市附近。

郑氏为了对抗这几道墙,前后征集了十万名士兵,五百头战象与五百艘战船。对阮氏城墙防御的首度攻击未能奏效,攻击持续了数年。

大约1635年左右,郑氏仿效阮氏转而寻求欧洲人的军事援助。郑梉招募了荷兰人,为其御林军制造火炮与船舰,再度对阮氏的城防工事发动攻击。

在荷兰人火炮的帮助下,郑军虽然攻破了第一道城墙,但在攻击第二道防线时失败收场。

在海上,尽管有荷舰助战,郑军依然败给阮氏的舰队与葡萄牙船舰。

郑梉于1648年计划了另一场攻势。然而在长德战役中,他手下的御林军为阮氏所痛击。刚即位的黎真宗维祐死于此时前后,或许肇因于这场败仗。这也终于为阮氏开启了发动攻势的大门。

在那面的世界里,阮氏将在1653年发动他们自己对越北的第一次侵略。

但是台湾汉唐集团认为这个历史时间点有些太晚了,不合自己的利益,战争必须在提前爆发,而且大打特打,双方都打痛了才有利于布局。

汉唐集团需要郑氏势力范围的广宁露天煤矿。

广宁省的煤带西起东潮,尔后向南呈半弧形沿下龙湾向东北延伸,全长150公里,煤层厚度20—28米,面积220平方公里,储量约30亿吨,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无烟煤之一,高热值,都是在20兆焦千克以上,灰分小百分之七,含硫量低于百分之一,妈蛋的,好东西。

汉唐集团还需要阮氏势力范围的锡矿和高品质的泥煤,还有水稻。

由此,汉唐集团在同双方的贸易中,一定要有一个均衡政策:先支持阮氏势力,再支持郑氏势力,第三步再双方共同支持。

在这个时空里,越南敌对的双方打死也不会知道有一双黑手会在操纵着他们发展的进程。

会安港,即是那面世界的会安,是17世纪初期南越的主要贸易中心,主要由日本人和大明人居民区组成。

大明商人在这里占主导地位,他们经营着十几条商船,每年都从日本、广东、暹罗、柬埔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驶抵这里。

这一天的下午,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

汉唐集团的船队出现在了会安港的码头外海,这个时空它还没有如那面世界那样淤塞,港口非常开阔。

这一次与阮氏势力的贸易先行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一些,尽量少一些消息外露的可能,这还是在热兰遮城时,双方的商谈者共同认同的这一点。

孙瑜大队长查了一下自己的apid,看了一下计划安排,发现自己的任务在这里是很少的,汉唐集团情报安全部门的范例部长和商业部门早都安排好了工作,自己也就是起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

对了,这就对了,我们是堂堂正正的海安大队,谁跟你们去搞些阴谋伎俩和商业买卖的事情。

会安港码头和管理工作其实一直是由明人担任的。

阮府在各地管理艚务都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即是“艚部”。其中的官员有该艚、知艚各一员,该簿艚、该府艚、记录艚、守艚各二员,该房六人,令史三十人,全锐兵五十名,艚兵四队七十名,及通事七名。

事实上,由于明人有“在各种场合都容易接近统治者”的传统,该艚管理一切船务、外国贸易和外侨的工作,大多是由流寓之明人担任,所以说阮氏势力的对外贸易可以说成“几乎全部掌握在明人手里”。

此时管理会安港码头的该艚就是在此地住了二十多年的林仁。

当他得知有汉唐集团的船队来这里的报告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阮氏家族的重臣阮山会亲自来这里了。

半个月前吧,阮山带着一干人等忽然来到了会安港。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一章 汉唐集团远洋船队(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