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地狱之城>174 血与泪 5

月17日午夜,斯大林格勒。

夜色笼罩了大地,斯大林格勒城内死一般的寂静,德军官兵们三三两两的蜷缩在简陋的工事内,在漫漫长夜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他们被困在斯大林格勒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既没有等到望眼欲穿的援军,也没有拿到空军拍着胸脯要送来的给养,他们在这里唯一能得到的只有俄国人似乎永远消耗不完的炮弹。当死亡与饥饿成为一支军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勇气和誓言似乎都成了苍白的佐证,官兵们士气低落,投降和开小差的士兵日益增多,甚至还有人在墙壁上刻下了反对战争的口号。

卡尔面对这一切焦急万分,但是却又束手无策,因为他那颗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并不允许他低下高傲的头颅。就在一周前,当第十七集团军倾尽全力好不容易攻击到距离第六集团军不到四十公里的地方后,来了一份要求第六集团军主动向外攻击,以便里应外合突出重围的电文,但是卡尔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撕碎了电文,而他这样做的理由也有些匪夷所思——“第六集团军留在这里并不是惧怕被围歼,而是要吸引俄军主力,以便让我军实施大规模包围,如果主动突围,那将影响用数万将士性命换来的有利战略格局,因此第十七集团军应该继续进攻。”

第六集团军的军师长们对卡尔的决定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出于对他平日里飞扬跋扈的忌讳,没有人敢去追问他这样固执已见的原因。只有弗里奇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卡尔并非不想突围,只是不愿意承担没有攻克斯大林格勒的责任,所以才会做出这种表态。而打破这种僵局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舒伯特主动布暂时放弃斯大林格勒的命令,这样卡尔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实施突围,但是谁都知道斯大林格勒对纳粹德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等待舒伯特下达这道命令的希望几乎为零,这意味第六集团军将会迎来非常残酷的战斗,而战斗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嘴上没有说,但是却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证明——各级司令部里以种种理由要求离开斯大林格勒的申请多如牛毛,这支昔日被视为不可战胜的王牌部队在死亡的威胁下,终于露出了土崩瓦解的迹象。

与人心惶惶的第六集团军不同,莱因哈特统领的“弗里德里希·冯·施特莱纳”装甲师的士气到还稳定,他们担负的任务是保护斯大林格勒城内的两座野战机场,由于给养空运到斯大林格勒后必须要经过他们的防区,因此莱因哈特便明目张胆的将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扣了下来,党卫军的官兵能吃饱肚子,怨言自然也就不多。但是国防军却吃了苦头,原本就很紧张的食品供应被一再缩减,官兵们天天都饿着肚子打仗,根本就无心坚守。各级指挥官为此没少去向卡尔抗议,但是后者担心与党卫军处理不好关系会影响到防线的稳定,也没敢处罚莱因哈特,这就导致党卫军与国防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有好几次甚至为了争抢给养生了火拼。

第六集团军糟糕的处境自然不会被舒伯特熟视无睹,但是他面临的却是一个束手无策的局面——武装党卫军的增援部队抵达美国和加拿大后非但没有立刻将起义的烽火镇压下去,反而还陷入了逐城逐地的拉锯战;而转入防御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又遭到了俄军的反攻,前者勉强保持着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而后者已被迫从实际控制线后撤,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的第九集团军在高加索也遭到了猛烈反击,不得不停止进攻;第十七集团军与罗马尼亚等傀儡政权组成的增援部队向斯大林格勒的攻击也接连受阻,因为傀儡政权的当权者虽然一心想搭上纳粹德国的战车,但是各国的官兵们却不愿意为别人的野心去做炮灰,逃跑、投降、甚至阵前起义比比皆是,搞得第十七集团军不得不派出相当一部分部队用于监视仆从国军队;事情搞到这一步,别说是消灭包围斯大林格勒的俄军,就连救出第六集团军的希望也变得日益渺茫。

舒伯特的脾气越来越坏,整天总是莫名其妙的火,搞得身边没有一个人敢靠近他。他不明白为什么情报部门总是搞不到准确的消息,也想不通几乎遍布于天空各个角落的卫星为什么就现不了地面上的一举一动,更无法理解他手下这支不久前还横扫千军万马的强大军队怎么会突然变成了一群懦弱的胆小鬼。无数个问号仿佛巫师念出的咒语,在他脑海中翻来覆去的纠结,却无法让他做出真正有效的判断——纳粹德国开始流传一段颇有讽刺意义的话——以前霍夫曼主政时,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事情,人们只能看到他脸上的微笑,但是现在哪怕在饭桌上落上一只苍蝇都会让舒伯特大雷霆。

与心情烦躁的“父亲”一样,斯特凡妮这段日子同样在煎熬中痛苦的度过,卡尔过去从未间断的书信已经好些日子没有看到过了,还有爱子阿希姆也一直没有消息,她甚至不敢去看报纸,生怕那上面会出现可怕的消息。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凯瑟琳同样受到了这种情绪的感染,整日都在教堂虔诚的祈祷上天保佑父亲与哥哥平安归来。

爱莱夫赛利亚岛上依旧是一副平静的气氛,齐格菲尔德每天都在阅读来自各方的讯息,而柯尔特则和多丽丝呆在一起,后者对他在中国的见闻着了魔,每天都会聊到很晚才去休息。时空在这座小岛出现了怪异的扭曲,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仿佛战争与仇恨从


状态提示:174 血与泪 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