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347章 欲静而不止(十二)

“总理,听说你侄子当上了奥斯曼帝国的帕夏。恭喜啊!”军委的阮希浩有点轻佻的对李玉昌说道。

李玉昌听完之后苦笑一下,“谁知道他在奥斯曼帝国是怎么瞎胡闹的。”

阮希浩笑道:“瞎胡闹肯定称不上,我们得到的消息里面,李维仁同志要塞战搞的有声有色的。三万奥斯曼军抵挡住了二十万俄军,等他回来之后得让他好好做做报告。”

李玉昌只能敷衍的说道:“你们就赶紧把他弄回来吧。”

说是这么说,李玉昌对自己这位堂侄的安全并不是很有信心。7月15日开始的第三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在7月17日结束,俄国军队的猛攻付出了惨烈代价,83000人的俄军伤亡2万,10000保加利亚民团伤亡7500,指挥官也在前线战死。

为了攻下普列文城,俄国多瑙河军团在三次攻防战中已经损失了四万人。驻守普列文城的奥斯曼军不过三万人,据说这三万人的的伤亡不到三千。当然,这都是据说而已。有关普列文城内奥斯曼军的消息也就到此为止了。中国在1877年8月1日得到了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消息是,奥斯曼帝国苏丹授予中国驻派奥斯曼帝国的教官李维仁“帕夏”称号。这个尊贵的奥斯曼帝国称号极少授予外国人,凡是得到这种称号的外国人无一例外的都为奥斯曼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剩下的消息都来自奥斯曼帝国之外的国家。第三次普列文攻防战结束之后,二十万俄军不得不停下步伐,会合了十万罗马尼亚士兵构建了一条70公里进行彻底合围。从这个迹象上判断,俄国在拔掉普列文城之前,在莱茵河地区不太可能有新的大规模进攻。

欧洲报纸上大篇幅的报道上写着骇人的标题,《坚不可摧的普列文要塞》《俄国的多瑙河噩梦》《崛起的奥斯曼军》《奥斯曼名将——奥斯曼??努里帕夏》,根据不同政治立场和吸引眼球的不同方式《奥斯曼屠夫——奥斯曼??努里帕夏》《手艺人的儿子——奥斯曼??努里帕夏》《从饥饿到显赫——奥斯曼??努里帕夏》等文章也纷纷出笼。

和新闻界各种对立的报道态度相比,欧洲的财经界反应完全一致。欧洲各大交易所里因为100吨黄金交易成功而大涨特涨的俄国股票全部崩盘,卢布贬值逾三分之一,欧洲各家银行都拒绝再购买俄国的战争公债。

即便不是军人,李玉昌也很清楚,普列文城已经成了战争焦点。俄国想挽回受损的信用,必须攻克普列文城才行。在这种局面之下,“李维仁帕夏大人”一点都谈不上安全。

当军人总是会遇到这种事情,李玉昌对此也没解决的办法。向军委人事局局长阮希上jiang浩告辞之后,李玉昌前去见韦泽,边走边想着自己的麻烦。内部已经传了很久,二五计划第二年,也就是1877年的人事调动,李玉昌将出任总理一职。以李玉昌的工作资历来讲,他当总理也没有值得别人否定的理由。问题是有人将此解释为韦泽要开始强力推动退休制度。李玉昌今年63岁,当一任总理之后正好68岁,按照七上八下的规定,他当完总理之后就要乖乖下台。

而毕庆山当了三任总理,现在不过46岁。之所以不让毕庆山继续当总理,是因为韦泽认为毕庆山权力太大,必须把他晾一边去。而且还有种非常离谱的说法,韦泽想把毕庆山打发到苏丹省。也就是流放海外。

毕庆山能当三任总理,也算是在政府里面权力很厚,不过李家也没任何畏惧毕庆山的理由。对李玉昌个人来说,以一介商人出身,以当总理收尾,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遗憾的地方了。唯一问题就是韦泽要把毕庆山流放非洲的传言。

两年前有人传说农业部畜牧厅厅长洪大春要整王明山。洪大春只是一众有些功劳有苦劳的中级人员,而王明山则是中央的核心成员。洪大春去搞王明山的消息一出,听说这个消息的人基本都不相信。让一个中级人员去挑战顶级核心,这玩笑开的太大了。

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北方牧畜局的陈济世反对王明山提出的强化饲养业计划,遭到了王明山的痛批。这件事本来不会起什么波澜,主管四省工作的王明山整一个畜牧局长算是个事儿么?

然而畜牧局长陈济世要求科学院派遣研究组验证王明山的计划,这时候很多中央干部才知道,原来韦泽在项目审批上有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其实也通过了中央的同意。可大家根本不在乎这种事情,直到小小的畜牧局长利用这套制度尝试反击,大家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这场地位悬殊的对抗以王明山的失败收场,科学院认为王明山提出的方案里面计算方式是错误的,四省全部推行强化饲养业的计划里面的数据完全错误,最后支持陈济世的方案。一群籍籍无名的毛头小子一家伙掀翻了老家伙们的发言权,这可是轰动官场的大事。

李玉昌其实知道农业部畜牧厅厅长洪大春根本就没参与此事,只是有人认为洪大春是畜牧厅厅长,没有他的指示谁都不敢动手。洪大春一直觉得自己比窦娥都冤,可他是负责畜牧的最高官员,说他没参与指使此事,说了也没人信。后来韦泽痛下狠手,整顿了一批嘴上不把门的家伙,这件事最终才消停下来。

从这件事中,李玉昌学到的经验就是,越是离谱的说法,剥掉对这些说法的各种解读,里面的事实可未必不真实。即便传言不真实,但是一


状态提示:第347章 欲静而不止(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