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234章 跟对人(十一)

一般认为,欧洲的崛起与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绵延不绝的战争有关。欧洲与土耳其打,欧洲各国之间互相厮杀,残酷的战争让社会对技术进步有了巨大需求。恩格斯说过,一旦社会有了需求,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技的进步。于是欧洲的战争技术开始突飞猛进。

无论是战争装备或者是对战争的理解,面对从未主动被动参与过残酷竞争的高丽军队,在中国内战中屡战屡败却能存留到现在湘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是在肉搏战中,高丽军队比满清军队还不如,鸭绿江以西的千余高丽军队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湘军全歼。

湘军如狼似虎的歼灭了鸭绿江以西的高丽军队,随即抢下高丽军队的船只开始渡江,在鸭绿江以东的高丽军队见到这样的局面之后立刻开始逃跑。此次他们一共来了三千多人,这个规模的兵力对于一千多万高丽人口来说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比例。满清五亿人口的时候军队不过九十万,就算是一百万军队,也不过是五百分之一。高丽只是一次出兵就动用了占全国人口万分之二,或者说五千分之一的军队。

这样数目的军队对于农业国绝非等闲,五千分之一与五百分之一有十倍的差距,但满清号称百万大军现在不照样烟消云散。更何况满清军队吃空饷严重,他们的军队数量能维持在千分之一,就是五十万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这是光复军得到鸭绿江之战后的评论,胡成和忍不住说了句话,“打湘军的时候只想把湘军斩尽杀绝,可听说湘军打赢了高丽,我还觉得有点高兴。”

很明显,有这样想法的绝非胡成和一个人,不少人都有点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只是湘军一直是光复军的敌人,这样称赞湘军怎么都感觉不对头。韦泽对此没什么评价,这种远近亲疏的态度是人之常情,湘军即便是满清的走狗,好歹也是汉人。汉人在对外战争中得到胜利怎么都谈不上是坏事。

看大家的意思和他差不多,胡成和接着说道:“高丽人还想着趁火打劫,不过现在看他们是完全想错了,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选对接下来要跟的人。”

这倒是个问题,高丽会不会直接就再次投降满清?如果高丽投降了满清,光复军要怎么对付高丽?这都是很大的问题。大家议论起此事,各种说法都有。韦泽则是若有所思的考虑着自己的问题。湘军杀进高丽,东北亚的局面就会发生不小的变化。此时光复军的主要力量都用在应付英国人的挑战,当务之急就是先把内部建设的更强大一些。拼海军靠的是积累,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工业积累。

但是韦泽此时忍不住有种冲动,如果周边的局势稍微乱一些,光复军在压力下会不会有更快的进步?连幸存的湘军能够靠两万人对高丽达成强大压制,虽然海军方面定然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不过此时湘军陆军与日本陆军对拼,只怕获胜的几率还不小呢。

“都督,接下来怎么办?”胡成和询问韦泽。

“北方作战,没有骑兵肯定是不行的。常山赵子龙就是公孙瓒手下的骑兵统领,公孙瓒覆灭之后赵云投奔了刘备,刘备的军队里面得到了骑兵,兵种组合才算是完成。”韦泽有点心不在焉,所以说话的时候就忍不住引经据典起来。

“蒙古那边养马岂不是更好?”胡成和不管韦泽的引经据典,他直截了当的问了核心。

“呵呵!满清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河北和蒙古那边的情况非常糟糕。”韦泽说道。

这时代其实没国家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而中国这边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被放到第一位。广东那边已经开始了封山造林,能开始这么做的主要动力还真心不是因为革命完成了,而是适于制造蜂窝煤的无烟煤供应得以保证。鸿基煤矿的优质无烟煤最适合做蜂窝煤,而且海运越来越方便,规模越来越大。广东城市化进城又非常快,大量人口迁移进了城市之后,山区人口暴跌,对自然的破坏也立马狂降。

但是在河北就没这个基础,河北盛产煤矿的地方其实是北京,可这时代根本就没有大规模使用的能力。根据北方军区的报告,原本被认为适合洋马的北方地区植被被破坏的极为严重,一起风就是黄尘滚滚,风沙漫天。这种鬼地方实在不适合大规模培育马匹。

这和韦泽想象的完全不同,他本以为自己回到了“美丽的旧时代”,只要尽情的发展工业,顺带污染环境就行了。没想到回到旧时代,居然要承担起旧时代比21世纪只怕还要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问题。

韦泽心里面哀叹道,“这tm都是什么破事啊!”

不过此时的韦泽觉得自己明白了另外一件事,为何中国进入工业化的步伐会那么艰难。五亿中国人口在这里放着,任何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成果往五亿人口头上一摊,就变得无比微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么中国的进步会非常有限。

就如现在在远东首屈一指的广州,这座城市能变成现在的模样,根本不是社会自然发展到了这个水平,而是韦泽带领的新政府强行靠超越时代的眼光与力量强行推进的结果。正在高速发展的上海也是如此。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反正所谓的里弄文化与几代人住一起的情况是再也不会成为上海的传统了。新一代的上海人成长在钢


状态提示:第234章 跟对人(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