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小厨师>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封赏和规划(下)

岳飞的话,他已经是殿帅了,三衙禁军的头把交椅,若没有当初的政变,就凭他的履历,至少还得混个十年才能当上这殿帅,所以在实权上面很难有再升的空间了,因为再往上升可就是枢密院了,只能给了一些虚名,提升下品阶。

另外,李奇还让岳飞兼交趾郡防御使,这防御使通常情况下都是虚职,不会在当地就职,除非这地方发生战事,防御使才会来这里统兵作战,当然,在西北和燕云这些关键地方,防御使可就是实打实的实职了,他们得在当地统兵防御。

而吴玠同样也兼大理郡防御使。

但是大理、交趾二郡可也是军事重地,因为南边战场还会继续下去,必须得安排部队在此。

李奇在与赵菁燕私下商量后,决定成立云南军,这一军又分为云西、云东二军,分别驻守在大理郡和交趾郡。

吴璘将出任大理郡团练使知云西军。

吴璘在军事才能上可能稍逊吴玠,但是他的性格比吴玠更加沉稳,谨慎,吴玠这人有点好大喜功,所以他只能生活在忙碌当中,不能让他停下来,要是让他活的非常安逸,他可能就会找不着北,忘记自己是谁了。

在这一点上,吴璘比吴玠要强上太多了。

而岳翻将出任交趾郡团练使,知云东军,岳翻的军事才能不如吴璘,但是他同样比较内敛、沉稳,不会犯大错,岳飞、牛皋他们虽然都合适,但是北面、西面、东面都需要他们,李奇可不想让他们留在这里浪费自己的才能。

至于那些酋长,都在禁军中得到了提拔。正如李奇当初许下的承诺,能者居之,你立下多大的功劳。就能够获得多大的官职。

当然,这只是李奇自己的主意。最后定夺的,还是要等赵楷的圣旨,毕竟赵楷才是皇帝,而圣旨可是巩固皇权的一大利器,而且武将在皇帝心中又是非常微妙的,必须得皇帝亲自任命。

其实这也只不过是走一个流程,当然还是以李奇的意思为主。

因为赵楷远在汴梁对这里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他怎么知道谁合适。谁不合适,他当然会选择采纳李奇的建议。

这些封赏倒是好安排,最困难的还是整合军政,交趾的兵权已经解除了,可是大理的那些军队怎么办?

这是一个难题。

要是处理不好,可能就会生出大乱子来。

在李奇的计划中,云南路必须要有六万大军驻扎,这不能多,但也不能少,因为这一路大军不仅要针对南边。还有兼顾吐蕃西边一代。

而李奇只带了六万禁军来此,这六万大军李奇最多只会留一万军队在这里,因为这可是中央禁军呀。是皇帝的亲军,当初调派这些人南下,实在是逼不得已,因为大宋的精锐全都在西北和燕云,手中就这么一支王牌军了,没有兵可以调,可是你要将他们全部安排到地方上,那赵楷非得弄死你不可。

可是问题又来了,光大理和邑、钦二州的士兵。还有那些降兵加在一起就有将近二十万,这必须要裁军。否则这么多军队,光每年的俸禄都得吃穷这片地方。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是这劳力都当兵去了,那农业、工业怎么办?你总不可能指望那些老幼妇孺吧。

所以,裁军是势在必行。

经过一番商量后,李奇还是决定从钦州、邑州的部落士兵挑选两万五千士兵出来,再加上五千禁军一共三万大军,组成云东军,由岳翻统管。

而大理方面,则是从吴玠在大理招降的那些士兵当中挑选一万五千兵马出来,再从段氏帐下挑选一万兵马出来,再加上五千禁军一共三万军队组成云西军。

李奇这一次是吸取了段正严的教训,不偏向任何一边。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大理的那些武将怎么处理,李奇不想留他们在此,因为他们可就是当地的山大王,在大理的势力根深蒂固,若是留他们在此,会给段正严、吴璘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一旦李奇率大军一走,谁敢保证他们还能乖乖的听话。

而且这些人的部队多半都是由他们的族人组成的,铁板一块,你最多只能解除他们一部分的兵权,要是你将他们手下的兵权全部解除了,那他们还不跟你拼命啊!

但是你又不能将他们全部贬为庶民,那他们肯定会造反,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其中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

没有办法,李奇只能大肆封赏,给他们人人都做大官,什么指挥使,团练使,哄着他们,先将他们全部诱骗到禁军里面来,然后再趁机慢慢消磨他们的势力。

李奇先是将段氏手下的一万人马分给韩世忠,扩充水师,水师待遇好啊,个个都是有钱人,因为他们有福州船厂的支持,还有海关那边也可以捞点,福利要比陆军好得多,再加上他们常年在水上飘荡,有钱都没有地方用,逼着他们存钱。

待遇这么好,士兵们当然满足,这可是铁饭碗,而且大宋水师就是无敌的存在,死亡率在大宋军队中是最低的,甚至可以说是低的离谱,而他们的酋长或者统帅话,虽然没有在大理那么逍遥自在,但是目前的情况,他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李奇给的官位这么高,俸禄又非常丰厚,他们自然也知道见好就收,要是跟李奇弄僵了,天知道这疯子又会不会跟对待李全圣手下一样对待他们。

至于剩余的人,李奇划分四万人马给了吴玠,其中包括吐蕃政权赵言钦的八千兵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封赏和规划(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