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荆山搞马场的事,凌家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也知道那是个无底洞。之前凌荆山什么好处都没给族人就直接去军营了,还有人背地里说人不如马什么的。当时就被三哥给喷了,说那是七弟的私产,是离开凌家之后白手起家自己挣来的,也没靠凌家的祖产输血。
这样一来,说的人才少了。毕竟当初除了三哥,谁都没有伸手帮过七弟一丁点。但自从接了第一份圣旨,除了那些崭露了头角捞到家族大小产业管事之职的人,其他人心头大多还是不满的。毕竟,万一七弟出了什么岔子,大家是要连坐的啊。一点好处都没有,出了事却要陪绑,这说不过去吧?
这回七弟回来祭祖,直接就许出了帮扶家族子弟的话,而且立马就落实了。以后凌氏子弟修文习武都是有人资助的了。而且将来的前程,七弟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可这话好说,却是要拿银子兑现的。七弟把话说出去了,可不得七弟妹来筹集银钱。
于氏笑道:“我娘家不如凌家,家里亲戚总以为嫁到凌家就是享福了。银子花不完,想买什么买什么。凌家比普通乡下人家自然是好多了。可其实啊,我支撑我们那一房也有难处。”
“五嫂说得是!别人看我也是觉得我一嫁过来就当家作主。夫婿既是将军又是侯爷,称得上家大业大。可是,我买了这绣坊的地和房子就在为钱发愁了。凌大哥才起来没几年,而且之前的钱都砸在了马场。如今是底子薄,还得撑着门面。急也急不来,咱们就按部就班慢慢做就是了。反正如今招牌打出去了,帖子也都送了。都知道这是镇北将军府的产业,西平王妃她们也肯定会帮衬。刘娘子做了绣件送来,刘大妹也在赶工。我觉得开业应该差不了。跟我出去走动、支应比肯定不如,但也差不到哪儿去。”
于氏道:“说到刘大妹,之前三嫂在我也不好说。她也太年轻了,我担心她撑不起来这么大一家绣坊。”她看过账本了,光买地买房就花出去四千多两银子,然后装修、进货又是一大笔开销。如今都压了有六七千两银子在里头了。几时才能把这本钱给挣回来?
明净道:“其实我也不是很放心,但合作许久总得给她一个机会。我有让人在京城寻找有经验的绣娘,人家已经答应来咱们西北了。如果刘大妹能挑大梁,咱们就用她。这位可以供奉着以后再开一家的时候再用,先在这里帮衬着。不能,那就直接让这位顶了首席绣娘的位置拿分成。让她再跟着学学,以后再开一家应该火候就到了。这位绣娘姓任,今年二十五岁。已经跟旧东家请辞了,估计半个月到二十天的样子就能到了。”
于氏松口气,“那我就放心了。成,七弟妹,你安心养胎就是,绣坊的事儿都交给嫂子。嫂子也不会急于求成,咱们先立足,然后再说挣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