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反抗行动所带来的超高期待之后,让观众心里设定了一个标杆:雨果到底表演有多么出色,居然陷入了人格分裂的窘境。而当“死囚漫步”上映之后,雨果精彩绝伦的表演达到了——甚至是超过了这一标杆时,观众内心的惊涛骇浪就是难以抑制的,即使雨果在各大颁奖典礼实现奖项的横扫,在他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简单来说,观众们认可了雨果。相对而言,即使影评人一再强调尼古拉斯的演出也是不逊色于雨果的,观众内心的认同感也无法达到同样的高度。金球奖之后,观众就已经颇有微词了,现在柏林电影节再一催化,他们就对金球奖更加嗤之以鼻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新闻媒体一个个都幸灾乐祸,他们显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局面,而这一次,甚至不需要他们煽风点火,观众们内心的标尺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雨果-兰开斯特柏林勇猛擒熊!”这是“洛杉矶时报”的标题,没有提到金球奖,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事实,在文章之中,他们认为雨果的杰出表演得到了评审团的一致认可。
“九名评审的一致选择:雨果-兰开斯特。”这是“展映”在柏林电影节结束之后,以官方场刊的身份揭晓了奖项评选的幕后故事,在文章之中,他们引用了评审团主席尼基塔的话语,“这是我们所有评审唯一没有经过讨论,举手表决时就达成一致的奖项。只要认真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电影里那双深沉而错杂的眼神,他们就会知道我们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
“戛纳之后,柏林登顶!”这是“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没有刻意提起这个奖项的重要性,而是就事论事,强调了过去几年时间里雨果所创造的辉煌,在报道内容里他们对这位未满三十岁的男演员也是赞不绝口。
其实这基本就是各大媒体的态度了,像“旧金山纪事报”那样以激进的标题“以银熊奖向金球奖发起质疑”进行报道的媒体,毕竟还是少数。但是媒体们对雨果的肯定,对“死囚漫步”的肯定,却是毋庸置疑的,众口一致地表示雨果的得奖完全是实至名归,这正好给了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沉重的一击!这是继金球奖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千夫所指的乱局之后,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所承受的二重打击。
这一次的争论从表面上看来,根本没有一个月前千夫所指的喧闹和嘈杂,几乎可以说是云淡风轻、风平浪静,但恰恰相反,隐藏在这种平静之下的议论和争议,却对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金球奖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协会成员内部腐败的事实,比起媒体的谴责或者经济的损失,失去观众的支持,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在这场隐藏在平静海平面之下的竞争之中,每一次出拳和回击都不露声色,遭受打击的那一方也始终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奋进精英经纪公司吃了一次黄连,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也吃了一次黄连,但是现在对决却悄无声息地升级了,金球奖直接就受了内伤,满腔的血腥味,却偏偏不能显露出来,还必须把血浆硬生生吞下去,然后思考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此时此刻的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顿时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玛嘉娜应该怎么办?迈克尔又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