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秦将魂歌>第二百四十六章 攻取大梁之议(一)

“郑国先生的请求,恕我不能答应!”

王贲没有想到,甫一见面,郑国就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郑国先生想要挽救大梁城内的黔首,就得想出比水攻更好的方法来。”

“······”

郑国花白的胡子颤抖着,眼里闪过一丝悲戚之色,他从来没有领过兵,哪里晓得攻取大梁城的法子。

“挖地道过去不行吗?”

良久,郑国回过神来,试探着问道。

“已经试过了,大量城内戒备森严,不能奏效。”

王贲的眉头紧皱,眼里有些不悦。

这些山东来的士人,一个个悲天悯人,拿着秦国的俸禄,却不会站在秦人的立场考虑。

出身关中的秦人,东出函谷,当年跟随白起水攻鄢郢之地的时候,哪里会这么婆婆妈妈。

“郑国先生仁义为怀,不通军事,不了解大梁城下的情况。”

蒙恬注意到王贲的不满,而郑国则是关心则乱,连忙出来打断了放弃水攻的话题:“我等刚刚前来,还请少上造详细介绍大梁城下的攻城进展如何?”

水火无情,郑国身为三晋之人,应当知晓智伯水攻晋阳的往事。虽然赵襄子合纵韩魏两家,成功反攻智伯,但晋阳却迟迟没有恢复元气,城内的居民,十去其六。

赵氏立国后,不断向东开拓,最后选择定都邯郸,不得不说也有智伯水攻晋阳的影响。

精通水利的郑国,似乎可以预见到,水攻大梁之后,大梁这座曾经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从此就会成为历史烟尘,化为一片泥泞之地。

“大量城内现有兵十万,军械充足,粮草不缺,魏人已经为坚守大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王贲招呼蒙恬、郑国落座,接过辛胜手里的地图,缓缓展现在蒙恬的面前。

“大梁北有黄河,南有鸿沟,运河构成的水网纵横,转运便利。几年下来,魏人通过运河,从齐人、楚人手里购买了大梁的粮食,粗略估计,至少可以支撑大量城内居民三年用度。”

“魏王表面向秦国称臣,暗地里却做好了抗秦的充分准备,魏增也不是一无是处。”

辛胜抚摸着胡须,见蒙恬、王贲两人一旦开始讨论战事,就没有了先前的龃龉,不由得暗暗点头。

两人身为秦军的职业将领,懂得孰轻孰重。

“三晋之人,就是狡猾。”

王贲冷哼了一声,他一时没有想到,郑国虽然入秦多年,严格说起来,郑国仍然算是三晋之人。

郑国坐在桌旁,打量着王贲手里的地图,中间的大梁城,四面河道环绕。平日里,这些河网供应着大梁,为大梁输血,现在却成为了大梁的绞索。

魏军困守大梁,有这些河道阻拦,连突围都没有可能。

“并不是所有的三晋之人都狡猾得不行,故韩地的颍川人,就比较实在。”

蒙恬瞧着有些尴尬的郑国,打趣道:“就拿故韩王安来说吧,没有他派郑国先生入秦,怎么能成就关中的天府之国?!”

“韩氏比起赵氏、魏氏,与我秦国的仇恨确实要少许多。”

王贲赞同的点了点头。

身为关中老秦人,王贲自小耳闻秦国先辈的历史。

春秋时期,秦国多次受到晋国的戏弄,与当权的赵氏结下了不解的仇恨。

战国初年,魏国率先变法,国力强大,以吴起为将,领兵攻打秦国。夺取西河之地,越过函谷关,秦国差点就亡了国。

这样的历史,深深的成了秦人心中的一根刺。即便秦国强大起来了,想起过往魏国骑在头上撒尿的日子,心里也是恨得不行。

就像后世的时候,中国强大之后,对日本曾经的侵略行为,仍然耿耿于怀。

“郑国先生身为颍川人,与魏国没有什么关系,难道心里仍然记着三晋时期的情谊?”

秦国灭韩后,在韩国故地设立了颍川郡,现在的秦国,已经没有了韩国这一说法。蒙恬想要确认郑国内心的真实想法,水攻大梁,主掌设计的总工程师可不能心存不满之意。

“三晋之间的情谊,早在韩赵魏三国展开大战的时候,就已经当然无存了。”

郑国抬起头来,迎着蒙恬询问的目光,心中深深的叹息了一口气。

韩赵魏立国后,三国顾念以往的情谊,组成了三晋独联体,协调行动,共同进攻秦国、齐国、楚国,取得了不少胜利。

魏文侯在位的时候,十分注意保持三晋之间的联盟关系。不仅没有趁强攻打韩赵,而且积极协调两国之间的争端,保持了三晋联盟的稳定。

魏武侯即位后,就没有那么在意韩赵的利益,数次向外扩张,韩赵得到的土地非常少,引起了两国的强烈不满。魏武侯还有一个失策,那就是生前没有立太子,导致死后诸公子争位。

国君驾崩,內无储君,往往是一个国家最为脆弱的时候。

韩赵两国纷纷出兵干涉,差点就杀了魏惠文王,结果又放了他一马。魏惠王掌控魏国之后,连番发兵攻打韩魏两国,为的就是报夺位时期的一箭之仇。

此后,三晋之间时有战争。殊不知,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就在三晋的相互掐架中,骤然崛起成了战国时期的超级帝国。

“那为何郑国先生仍然不愿意水攻大梁?”蒙恬笑着说道。

三晋的历史,蒙恬也是了解的。

“魏国当亡,可大梁城内的黔首无辜啊!”

郑国再度双手举在胸前,向王贲作揖。

<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六章 攻取大梁之议(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