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秦将魂歌>第二百一十二章 嬴政回邯郸(二)

三月初三,无数的青年男女,对这个日子翘首以盼。

每年的这个日子,又称为上巳节,流行于周代。这日,青年男女赴水边清洗沐浴,互相对情歌,看中了眼,便能相约到路边的小树林去。

不会有人出来指责有伤风化。

《论语》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想来孔子与众弟子到水边饮宴,郊外游春,哼着歌儿归来的时候,心里应当是极快乐的。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众多流派。颜氏一脉,异常注重男女上的道德教化。齐鲁之地的上巳节,随着儒学的兴盛,褪去了青年男女幽会的内容,成了单纯的踏青春游。

三晋之地,儒家学者不少。名满天下的荀况,便是生于赵地。虽有不少人鼓吹严禁男女大防,只是赵国地处北地,吞并代地、中山国后,赵地的风俗,与严格的礼教并不相容。

赵人口诵诗书,可到了三月三,照样梳妆打扮一番,寻帅哥靓女去了。

赵地的女子,穿着木屐,弹着琵琶,游走于巨富之家,名声远扬天下。

“将军今日准许邯郸人照常欢度上巳节,示民以乐,疏导赵人心中的疑虑,没有一定的担当,还真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邯郸城的北门外,郭开与蒙恬对坐在十里长亭下,望着三三两两奔向河边的人群,摸着下巴常常的胡须,拍了蒙恬一个不大不小的马屁。

“想当年,武王分封天下诸侯,姜太公等人到了封国,不也因俗而治嘛。”

蒙恬抬头瞧了瞧北边的天空,远方二十里开外,空气里似乎隐隐约约有些许烟尘的味道。

“再说了,今日王老将军南下进驻邯郸,黔首们去了河边,不来围观秦国的大军,更少了许多麻烦。”

“因俗而治,将军说得在理。天下这么大,各地语言、风俗不同,定要整齐划一,怕是不美。”

郭开拿起桌上的酒斛,抿了一口,意有所指。

咸阳传来消息,朝堂廷议之后,决定在赵国故地设立郡县。曾经的赵国,将分化为上党、邯郸、巨鹿、太原、恒山、代郡。

秦国希望,往后,赵国人渐渐淡忘赵国人的身份,形成上党人、邯郸人的自我认同。

“再怎么不美,三晋之地,位居中原腹地,深受周文华的熏陶。赢氏立国后,继承西周遗民,文化习俗上算得上一脉相承。就以上巳节为例,这个日子,秦国的年轻男女,也是高高兴兴的到水边沐浴嬉戏呢。”

秦国统一天下后,郡县与封建之辩,一直没有停歇过。远方的燕齐楚,尤其是原来的吴越故地,秦国朝廷鞭长莫及。在这些地方施行郡县制,是否合理,蒙恬心里并不清楚。

但靠近秦国的三晋之地,置于秦国的直接控制之下,却是相当有必要。

“王老将军的大军,已经到了十里开外。”

郭开笑了笑,默然不语,正打算喝酒掩饰心中的尴尬。这时,军中的信使来报,郭开顺势停住了刚刚开启的话题。

蒙恬的话里的意味,老狐狸的郭开,当然听得明白。

秦国的蜀郡,华夏文化的影响渐深,郭开去了那里,不会有浓烈的夷翟气氛。

赵国故土,蒙恬不赞同分封功臣子弟,设立郡县的国策,铁定会在赵国的土地上推行。

郭开本来还想信靠蒙恬,保住赵氏的封号,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郡之地也行。不过从蒙恬的态度来看,郭开的这点心思,没有一点实现的可能。

从亭子里出来,站到蒙恬的身边,郭开斜眼偷瞧着蒙恬挺立的身躯,心里寻思着:若行封建的话,王翦、蒙恬这些立下灭国之功的将领,岂不是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郭开心里怎么想的,蒙恬不去关心。等离了赵国这片熟悉的土地,郭开心里就算有什么小九九,影响不了大局。

蒙恬记得,前世读史的时候,秦朝坚决的推行了郡县制。如果秦朝的郡县制有不合理之处,蒙恬会想办法去减轻改变传统带来的伤害,但却不会傻傻的跟秦王嬴政对着干。

做一个不懂行事方式的诤臣,那是后世的儒臣最喜欢干的事。留下了好名声,只是一点也不能解决问题。

“制度变了,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这样的变革,势必会引起社会的阵痛。就像后世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化的制度建立起来,人们的行为模式还是自私自利的······”

“大良造王将军到!”

蒙恬的眼睛望着前方,心里却在寻思。远远的,王翦麾下的亲兵卫士,擎着王翦的帅旗,雄浑的唱响声,远远的传了过来。

“行,迎军礼!”

“大良造旗开得胜,威武,威武······”

大道两旁的秦军,左手持戟,右手举过头领,齐声高呼。

蒙恬上前三步,微微躬身,遥遥对着王翦的战车,抱拳作揖。

郭开跟在后面,同样躬身行礼。

王翦这时五十岁左右,头发胡子变得更加银白。头发扎在代表大良造的鶴冠里,胡子随着微风飘扬。苍老的面容,似乎饱经风霜,不怒自威。微微眯着的眼睛,带着些许慈祥的笑意,待离得近了,细心的人,才能发现内里的精光。

“自古英雄出少年,后生可畏吾衰矣!”

王翦的战车,径直行到距离蒙恬十步开外。王翦微笑着,手扶在战车的车辕上,没有立即下到地上,而是扫视着蒙恬带领的一行人。

李必、骆甲值守邯郸,蒙恬带了亲兵营的蒙虎、蒙豹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二章 嬴政回邯郸(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