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妻为大都督>第129章 改变大齐货币体系

崔文卿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这个更简单了,就拿咱们刚才所举例的那个购房者来说,他借来银子买到房舍之后,可以在地契上写他的名字,但地契却要作为抵押交给我们保管,若是他逾期不偿还银两,亦或是没钱偿还,那咱们就可直接没收了他的房舍,并根据市价拍卖偿还,如此一来,他也无从赖账了。”

折昭恍然的点点头,陡然之间,已对筹集六十万两银子充满了信心。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打算。”崔文卿沉吟片刻又是一句。

折昭显然对他是甚为佩服,连忙点头道:“夫君有话但说无妨。”

闻言,崔文卿颇为神秘的一笑,问道:“娘子,不知你可有五百两银子,我先借来用用。”

折昭展颜笑道:“这有何难,我立即令人前去支取。”

片时之后,一位侍卫奉命抱来了一个青布口袋,里面装着白花花的银两,刚好五百两之数。

崔文卿吩咐侍卫将银两放在桌上,待他出去之后,这才对着折昭言道:“娘子,劳烦你将这袋银子拎起来如何?”

“好。”折昭没有半分犹豫,单手一伸抓住青布口袋袋口,微微用力一提,已是将那袋银子拿在了手上。

见状,崔文卿满头黑线,多多少少有些尴尬,连忙苦笑道:“好了好了,你可以放下了。”

折昭疑惑的看了崔文卿一眼,显然不明白他刚才的用意,依言放下了口袋。

按照崔文卿设想的剧本,五百两银子足足有五十斤重,即便是一个正常的男儿,提起来也会费一番功夫,如折昭这般的女子那肯定是更为费力了,说不定根本就拿不动。

然他忘却了自己家娘子本就是一个武功高手,五十斤的重量对她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如此一来,到有些尴尬了。

略微沉吟片刻,崔文卿正色问道:“娘子,你觉得这五百两银子重吗?”

折昭愣了一下,如实回答道:“我拿着倒还不觉得,若是寻常人手拿,自然要颇费一番功夫。”

崔文卿点点头:“若是五千两白银,娘子你还能拿么?”

五千两就是五百斤,听到如此数目,饶是折昭,也是摇头言道:“提起来片刻倒是可以,久了却是不行。”

“这样,我问娘子你一个问题,如果现在你需要购买一件东西,需要五千两银子之数,但路途却有些遥远,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将银两带过去?”

折昭很喜欢崔文卿这种举例说事的方法,沉吟片刻如实回答道:“如果是我,大概会将五千两白银换作等价的黄金带去。”

“若事情紧急,容不得你去金铺换黄金呢?”

“那就只能雇车,将五千两银子直接运去。”

“那如果又没有车呢?”

话到此处,折昭直接懵逼,沉思良久,苦笑道:“那就没有办法了。”

“对,是没有办法了啊。”

崔文卿笑了笑,开口言道:“现在民间流通的基本货币主要是铜钱,如遇大额支付,使用者就将铜钱换为等价,且便于携带的黄金亦或是白银,从而方便流通,但据我所知,我朝白银产量一直不高,黄金自然更少了,以钱易钱很多时候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需要携带巨款出城到他地买卖货物,不安全的因素就是更多了。”

听到这里,折昭点点头表示认可。

这一点她深有体会,盖因振武军每次购买军需之物时,所需钱财甚多,即便是用白银支付,很多时候也是直接装了几大车,护送的时候只能派出军队前去,十分不方便。

崔文卿笑道:“如此一来,娘子啊,咱们赚钱,不,不应该说是赚钱,这样格局太小了,应说咱们改变大齐货币体系的时候就到了。”

一听这个词汇,折昭就知道崔文卿接下来的想法一定非常不简单,连忙认真聆听。

崔文卿想了想,开口道:“咱们利用振武军名号,在民间借贷一事迫在眉睫,但我觉得咱还可以发行一种名为银票的票据,代替大额支付。”

“银票?”折昭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露出了不解之色。

“所谓银票,指的是一种纸质货币,盖上官府的阳文大印用作防伪,从而在市面上流通,代替银两的交易。娘子你不妨想想看,咱们可以在条件成熟之后,发行这种名为银票的货币代替大额支付,数额从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共有七种,并允许持有银票之人可以用银票进行交易流通,并自由的在我们开设的钱庄中兑换白银,以后民间乃至官方的买卖大额支付,就可以使用咱们发行的这种银票。”

折昭思忖半响,方才明白崔文卿的话,惊讶言道:“你的意思是说,咱们自己造一种钱出来。”

“对,就是造钱。”见她明白了过来,崔文卿立即满意一笑。

在他的记忆中,前世古代首次出现纸质货币的时候,就是在北宋初期的四川一带。

目前虽则历史已经走向岔道变得面目全非,但现在所处的时间应该正是北宋初中期的时候,崔文卿相信民间也应该会有适合纸质货币运行的经济基础。

折昭面色渐渐凝重,沉声言道:“夫君,依照大齐律法,私造钱币可是死罪,你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崔文卿笑道:“这的确是不折不扣的造钱,但咱们可以完全可以换一个说法,我们只是在为需要大额支付的百姓们提供一种便捷的支付方法,纸币本身并没有实际价值,比


状态提示:第129章 改变大齐货币体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