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的死,离着杨尚荆被刺杀的时候,也不过量三天的功夫,而且他的死讯,是不用等着南京兵部批复后再往北京传递的,因此,八百里加急赶六百里加急,除去了间的环节,肯定是能够将将追的。
相于杨尚荆被刺杀这种“小事儿”,李信这个正二品大员突然被火烧死了,这事儿肯定不会被轻轻放过。
当然了,外朝而言,死了一个墙头草,在这种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是肯定不会多做动作的,最多让李贤再在南边统兵一些时日,也是了,或者退而求其次,从京勋贵里面选出一员干将南下,递补了李信的缺儿。
最多咬咬牙,把精于兵事的兵部尚书王骥再给派出去,左右在那个地头,内廷没有办法掣肘,外朝鼎力相助,还怕把他的功名折在那儿?
然而这事儿也想想,内廷现在这个状况,怎么可能扔着这么个把柄不用,让外朝那么的风光?一个正二品大员的死,还是总管一省军务的都指挥使的死,必须要在朝堂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哪怕没有阴谋论,这会儿也要造出阴谋论来。
而内阁刚刚计议好的奏疏,也跟着被杨溥强行压了下来,最终报的,只有杨尚荆遭遇刺杀侥幸躲过一劫,和浙江都司都指挥使李信葬身火海两个最简单的事实。
第二天一早的廷议,所有人都觉着这大殿里面的气氛压抑且阴森,但凡是消息稍微灵通一点儿的都知道,内廷和外朝的新一次角力,或者说内廷针对李信的死,对外朝展开的新一轮的,近乎拼死一击的反击,马要开始了。
“浙江都指挥使李信死于火一案,朕,总要追查一个清楚。”
等着百官叩首完毕,正统皇帝朱祁镇缓缓开了口,一双眼睛扫视着阶下,整个人似乎散发着无穷无尽的帝王之气。
如今的他,也是奔着二十岁的当口去了,再不经世事的少年,经历了十多年的朝堂斗争,也不可能还如孩提之时那样稚嫩了。
下面的老臣们互相看了看,脸的神色颇为复杂,作为臣子,当然想要遇到一个明君,现在的朱祁镇,远远说不明君,却已经真正有了帝王的表现。
而作为地方豪族、乡贤,或者统称为大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们又不想去辅佐明君,因为一个明君,势必要做央集权,继承太祖皇帝废黜丞相、太宗皇帝建立东厂的基业,继续和地方斗下去。
眼瞅着下面的臣子们被自己的帝王之气所摄,不敢说话,朱祁镇暗自点头,心说昨天晚微服出宫,去城东找王振这个老师商量事情,果然是做的对了,自己不拿出些气势来,这些外朝的臣子总还以为自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儿。
稍稍顿了顿,朱祁镇的嘴角渐渐翘起,慢慢说道:“李信镇守浙江一省数十载,不说甚么功业,苦劳总归是有的。自七年焦宏备倭浙江以来,坐镇昌国卫,兢兢业业,如今倭寇渐息,方回杭州不,便奉旨前往浙南,总督剿灭矿贼事宜,未尝稍有怨言,而今不明不白死于途,朕……又岂能不管不顾?”
这话说完,是站在班首的杨荣,眼睛都是瞬间一睁,他身后的马愉曹鼐则是眉头一蹙,双拳慢慢攥紧。
这话说的滴水不露。
不说功劳,只讲苦劳,是因为李信在备倭浙江的过程,的确没有什么太过出彩的战绩,倭寇平息,基本是杨尚荆一个人在浙南沿海来回折腾的结果。
但是在杨尚荆折腾的同时,也是杨尚荆剿倭最频繁的时候,李信和杨尚荆对浙南沿海地区是有交叉管理的,即便杨尚荆直接听命于南京兵部,基本不甩李信的面子,但是在皇帝的嘴里,李信在剿匪的过程出了力,谁会反驳?
这都不用把什么皇权至抬出来了,直接一个人死为大,能把在场jiǔ chéng九的臣武将怼南墙。
而没有直接称呼“爱卿”二字,则是抛开私人的好恶,让自己直接站在一个理客的位置,谁要是喷皇帝大动干戈……不用怼南墙了,菜市口是个好去处。
“朕,欲派遣官前往处州府,调查李信死因,众卿以为如何?”朱祁镇看着一语不发的群臣,越发地满意了,直接开口说道。
听了这话,曹鼐是一抖手。
派遣官,固然是全了皇的一片好心,然而官到了地方是个神马鬼德行暂且不说,其他官儿到了地方也未必官好,但是领旨的是官,这里面可以操作的余地大了太多。
谁都不知道李信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换而言之,谁都不知道江南的勋贵是不是真有人看李信不顺眼,直接给他下了黑手的,到时候能调查出来什么,不好说是一回事儿,这官回来复命怎么回答,又是一回事儿。
举个例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件事儿的传信人,因为加了一句“顷之,数遗矢”,老而弥坚的廉颇直接跪了。
所以在这件事,别说脾气本身很火爆,又是刑名出身的曹鼐了,是马愉马性和这个老好人,这会儿也得刚正面啊。
所以曹鼐直接侧滑了一步,闪出班来:“陛下仁德,臣等感同身受,铭记五内,断不敢忘。只是如今浙南矿贼猖獗,前有少詹事杨尚荆受刺,后有都指挥使李信身亡,臣怕只有一官过去,看不出甚么。臣奏请加派刑部、大理寺精干人员会同南下,全力侦办此案。”
轩輗自己在浙南,想要回一回北京来的“天使”,可能还要吃点儿力,可若果加一帮刑部大理寺的人,那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