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李云即着手制定新的钱币体系,小钱倒还好说,毕竟大汉有丰富的小钱铸造经验,只要集合一帮老工人,借助他们的经验,相信就可找到一套既符合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钱币贬值的新钱。
问题是,金银本位兑换体系的建立,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
可以说这样一套体系,前无经验可借,后世的经验却根本不能借鉴,因为这其中存在一个价值的衡量问题。
大汉国目前的黄金与白银开采量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庞大,年产白银黄金各有数十万斤,大家就可以偷着笑了。倒是由于这几十年来大汉国一直处于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因此国库中倒也囤积起了三十余斤白银与十几万斤黄金,这个数宇若换了别人,定会笑的合不拢嘴。
但李云却笑不出来,因为看上去这些数宇是如此的好看,实际上怎么样?大汉国的度量衡远不是后世那般接近现代度量衡,一汉斤仅仅相当于现代半斤不到,如此一来,帝国实际白银与黄金储备其实不过几十吨!
远远不能满足未来金融体系的需要,按计算,目前帝国一年生产总值约在一千八百到二千亿钱之间,但实际需要钱币却仅仅需要大约八十亿,采用新的货币体系后,按计划,新钱币与官钱的兑换比例应在一比一点七,这样一来帝国总共约需要发行新钱币五十亿上下。
虽说新钱的发行可通过融化大量旧钱来进行,但是生铁依然大量需要,而目前帝国的生铁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军事与农业的庞大需求,所以李云才不得不迎难而上,发展银币与金币甚至类似交子的更大面额钱币。以抵消掉一部分铸钱。
由于金币与银币的主要使用者是商人与官府,所以针对现实地需要,这两种面额的钱币,发行量不能太多,以免造成钱币贬值。
但问题随之而来,新钱币开始流通后,尽管帝国肯定会采取最为严厉的武装手段。打击一切敢于伪造的人或组织,但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教导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利润,那么就一定有人铤而走险。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李云根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人性或者官府严厉地打击手段上。
要防止他人伪造,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这套新式钱币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得目前广泛采用的铸钱作坊没有半点办法仿造。
起防伪技术,李云一口气就可说出无数种。譬如激光,又譬如水印等,但是这些技术很显然除非李云去打劫外星人的飞船,否则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地!
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古老的防伪技术。李云又所知甚少,根本不能在现在翻版过来。所以唯一的办法便只有从目前的技术上着手了。
从大司农处调来相关的官钱铸造资料中,李云大致地了解了目前大汉国最普遍的钱币铸造方法。
自战国以来,钱币的铸造方法便一直是以石范为主,石范按照李云的理解其实就是石制模具,到大汉国建立后,高祖皇帝下令“即山铸钱”,“听民放铸”以迅速恢复生产,增加国力,各地富豪纷纷加入到这个铸钱俱乐部来,石范以超低廉地价格,可使用多次的便利性而受到人们地青睐。
但与此同时。帝国的官钱铸造业却走上了孑然相反的方向,官府铸钱一般以铜范铸之,并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叠铸技术,使得官钱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私钱,但也因此造成了目前一官钱相当于四个私钱的尴尬局面。
但是私钱的便利和暴利性却又使得官钱流通不便,因此孝文皇帝在位时曾下令废止过私钱铸造,改铸三诛钱,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各地诸侯也拒绝配合,因此这个政策最终名存实亡。
现在旧事重提,中央政府的威信与权利却已不是当年孝文皇帝时期可比,当时的大诸侯现在已经消失,帝国的军队足以镇压一切诸侯地反抗。再辅以严厉的法令和政策,李云相信,新货币必不会受到太多明里的阻力,而他至少也可以历史上统一货币的第一人,名垂青史。
但是很明显,荣耀越高,责任便越大,新的钱币不仅仅关系到李云的政治前途,更关系到未来大汉国的经济民生,这是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的!
所以几日来,李云一直窝在落脚地,寸步不出,埋头于资料之中,白天有空就找来长安铸钱作坊的负责人进行询问,对一些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请教。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云渐渐的失去了原本的雄心,因为技术上的困难便如一付沉重的枷锁,锁着他的脖子。
铸钱业的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了,要想在几乎是技术荒漠的现在发展出一套有效的简单的廉价的防伪技术是如此的艰难。
李云想过用人物肖像,制作一种类似袁大头的钱币,但是帝国却没有精通精密雕刻的人才,而且在操作上这种技术拥有着太多的不现实性。
李云也想过用铸造出一种重量达到私钱一倍的新钱,这样一来私钱的铸造者必然不敢仿冒,因为谁仿冒谁吃亏,这种方法是属于典型的政府吃亏,百姓得利。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那些私钱是不会出现了,但是这种价值远远高于钱币本身价值的钱,必然会引起无数人的蜂拥抢购和搜刮,帝国财政用不了几天就必定崩溃!
李云有时候真想撂挑子不干了,辞职回到临邛,与红颜知己相对而饮,因为这些问题实在是太令人烦恼了,沉重的压力像一巨石一般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