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络游戏>元首的愤怒>第453章 战略节点

这道命令有三个目的:第一,建立“刺猬”要塞将使德军向西方的败退马上停止;第二,把守住了这些重大的战略与战术要地将能够抵挡住红军的进攻;第三,在达到前两点目的之后,苏军的挺进将会迟缓下来。尽管希特勒的抵抗命令造成了德军巨大的伤亡,但毋庸置疑的是该命令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确实为一道正确的决定,它使德军避免了像当年的拿破仑大军那样一溃千里。

德军根据命令指示建立的像棋盘一样星罗棋布的防御阵地成为了阻碍苏军前进的重要角色,尽管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它只能短暂的延缓敌人,但是这样的局势能够使希特勒将东线的部队再次组织并激励起来,重新面对苏军为重演最初反攻时所取得的胜利而发动的冬季攻势,此时苏军已经不可能再取得在1月初十那样大规模的胜利了。

德军稳住局势后,随即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使战局暂时停滞下来,因为双方后筋疲力尽了。德国和苏军都在拼命补给,而德军的补给线十分的漫长,苏联是国土作战,补给就方便了很多。李默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就好得多,补给速度一点也不比苏联慢,因为李默非常重视修复苏联境内的铁路,同时还有乌克兰这个粮食和军火大基地为后援,李默的补给速度甚至快于苏联,这位李默为接下来的库尔斯克大决战有了更多的底气。

而德国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就不理想了,漫长的铁路线,游击队的破坏,民族歧视政策等等,让这几百万德军精锐不光要补给,还要派出大量的兵力去应付苏联的游击队。这些德军的战力恢复就明显慢于苏军很多,可这些人还是没有认识到宽松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就是不执行李默所搞的那一套民族宽松政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斯大林为了拖延和消耗德军,开始发动了局部反攻。在1941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时。苏军的进攻开始,加里宁方面军的一支主力——第3突击军团向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进行突破。于1月8日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布施上将率领的德第16集团军在连续的压力下被迫开始撤退,使得苏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收获。此时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可以说是撒尿成冰,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可谓在苏联的反攻之中吃进了苦头,而斯大林却不敢来捋李默的虎须,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充足。兵力充沛,士兵的战斗精神也非常的不错,斯大林不是蠢货。

从1941年月18日到4月1日仅两个月的时间,德第16集团军的第步兵军整个大军约1万人被苏军包围在迭米扬斯克地区。在被迫后撤1公里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包围和分割的危急情形贯穿了整条东线的德军防线,发生在无数个德军单位身上。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希特勒亲自飞抵前线,鼓里士气,可局势依然难以改变,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溃退依然无法遏制。没有办法的希特勒想起了李默,这位南方集团军群的前敌总司令。

李默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到现在依然屹立如山地坚持在斯大林格勒外围,苏军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四百多万德军一百多万欧盟军队,却被苏军打得节节败退,这是希特勒所不能容忍的。

就算希特勒明明知道李默是一个二愣子,很多时候是不会听从他的指挥打仗,但是为了德国的胜利,希特勒不得不把这个喜欢自作主张的李默元帅在一次委以重任,李默被希特勒任命为东线前敌总指挥。

这下李默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整个东线的五百多万德军。两百多万欧盟军队全部归李默统一指挥。在历史上那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希特勒连陆军总司令的职务都是自己亲自兼任。李默这只蝴蝶终于让希特勒走出了最伟大的一步好棋,不在大权独揽。

基于现在严酷的战场形势和恶劣的气候。李默连忙对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术做了重大的调整,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和完善起无数类似棋盘的防御体系,现在这个两个集团军群在苏军的反攻下节节败退。

哪怕他们在后退到波兰境内,天气依然寒冷,所以必须遏制这两个德军重兵集团的溃退,不然前期的鲜血都白流了。

“刺猬”防御体系就是建立起无数个大型的环形防御圈,每个防御圈可以是一个师,也可以是一个军,当然这些防御圈基本上都在战略要点上,他们也许会被苏军包围,甚至被歼灭。

但这只能是少数防御圈会遇到的结局,因为李默布置的防御圈大多相隔在二十公里之内的距离,相邻的防御圈完全可以动用火炮进行支援,苏军想要歼灭一个防御圈的德军,要付出的代价起码是十倍左右,这个损失苏军是承受不起的。

整个东线的防御节点,现在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霍尔姆镇,霍尔姆的周围一大片都是难以穿行的沼泽地带中间,只有一块坚实的硬土地,霍尔姆镇就坐落在上面,这里不但是唯一一条穿越沼泽的陆地桥,而且还是两条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交叉点。

穿过沼泽的这个陆地桥与两条道路到了春天会成为一块跳板,无论是德国人或苏联人在将来都要用到它发功任何战略性行动。从李默的观点来看,这个战略要地更是不可放弃的,因为每一个这样的要地都能对被包围在迭米扬斯克第步兵军发起救援行动。

更重要的是,霍尔姆还位


状态提示:第453章 战略节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