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白袍踏雪>第二百七十六章 无意(上)

这是一个可以追溯到七年前的故事,一个风谲云诡的江湖事。

那一年,八王之乱的战火几乎已烧遍了整个中原,天下动荡不安,群贼并起,民不聊生,但四海盟却在逍遥堂的率领之下越发地壮大。

那时,他们秉行逍遥之道,走的是侠,仗的是义,在中原一代俨然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而像四海盟这等身手不凡的江湖客们,自然也就成为了当时的朝廷、各诸侯王之间拉拢的对象。

但凡混迹江湖之人,虽执的是刀剑,活的是一个快意恩仇,但身处其中,又不免要与官家朝廷打交道,谁给的利多,便帮谁;而官老爷们自然也乐意花些小钱驱使这帮草莽为己所用,在明面上背地里干一些见得或见不得人的事。

而这,也就造就了当时的中原江湖各大小宗门各自为战的现象。

但这等现象没有持续多久,人们便被武帝的铁血手腕以及后来爆发的八王之乱冲击的透不过气来。那等乱世之下,对于他们寻常百姓来说,百两白银抵不过一筐白面馒头,千两黄金不如一刀一剑来的实在;而对官老爷和这群宗门人士来说,利益二字便越发地开始膨胀了。

譬如盛世之时,官老爷委托某处宗门去处理些什么人,一个人头或许只值二十两白银;但放在乱世,江湖客们的要价可就不一般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朝廷上头的权力之争着实与他们关系不大,自己身为受到殃及的池鱼,自保才是上上之策,哪有什么闲心去多管闲事?搞再多的钱,也要有命去花才行。

战乱之初,双方尚能和平相处,但随着战火越烧越旺,群雄掠过之地,就再没有那么多幸存的江湖人士了。

那时的逍遥堂,在江湖里不过是个小有名气的宗门,其出名的原因,也不过是因逍遥堂的弟子皆隐于山林之中,不拘礼法,生平乐事,唯有饮酒、作赋、纵歌而已,再算上些下山寻觅美人出游的浪子,为的也不过寻欢作乐四字。

逍遥之名,名副其实。

同样也正是因逍遥堂中人这般豪放洒脱坦诚的性格,行走江湖时也极为招人待见,纵观整个中原武林,也唯有逍遥中人是最吃得开的。

在中原江湖遭到连番打压、岌岌可危之时,逍遥堂堂主孔子休挺身而出,以法道纵横,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游说中原各大小宗门结成联盟,是为四海盟,而众人也推举孔子休担任盟主。

最初之时,孔子休率领四海盟主动放弃了一切有可能牵扯到朝廷的利益之事,脱身而出,在武帝面前绕道避祸,低调做人做事;随着大乱起,孔子休便当机立断地彻底断绝与朝廷的关系,率领四海盟自成一派,只平不平之事,不争名,不逐利。

为此,四海盟赚得了一片声名。

但这等清心寡欲的行为,却并非所有人都接受的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四海盟内的暗地里的不满之声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不少官员诸侯以重利私下拉拢四海盟内的宗门,有人经不住诱惑,背地里偷偷做了些勾当;也有人心中犹豫,但碍于时势,选择了拒绝;也有人心如明镜、毫不动摇。

不过在明面上,四海盟依旧是一番盛况。

直至四海盟在八王之乱之际成为了一股再也不容忽视的势力之时,情况终于有了变化。

那时的四海盟可谓兵强马壮,连诸侯王都不敢轻易招惹,以免招来无尽的麻烦。放眼整个天下,也唯有天心宗能做到如此地步了。

天下大乱,四海盟内却是一片太平盛世,这等情况之下,自然也就有人再度思起了早已被他们埋藏于心底的两个字,利益。

但碍于真正的天下未定,逍遥堂威严犹存,没人敢真正地把这二字挑明。

除了一个人。

清风阁阁主,孟子度。

清风阁早年便是闻名一时的大宗门,在整个中原武林之中,俨然已坐稳了中原第一宗的宝座,远非那淡泊名利的逍遥堂可比。

但随

着四海盟的成立,清风阁的威名便落在了逍遥堂之下;兼之那异军突起的天心宗、行迹诡秘的雨霖铃,清风阁在中原武林之内的地位一落再落。

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不再多是他清风阁如何如何,而是称颂着逍遥堂,或是垂慕着天心宗那位太极的身影,亦或是惊叹雨霖铃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事迹。

而孟子度是个极有野心的人,为此,他可不顾一切手段。他可以不在乎这些名声,但他此生最信奉的真理,便是逐利。

于是,孟子度找上了荀门。

那时的荀门乃是四海盟内新崛起的一个门派,其凭借的,便是荀无琊一对双剑打下的声名。江湖人士自然对这等寒门崛起的故事津津乐道,多方传颂之下,荀门便越发地被人吹嘘的神乎其神了。

但荀门在盛名之下,其实不过一外强中干的门派,人少,能打的人更少。人们称颂荀一道嗤之以鼻,暗暗嘲笑。他们认为,那些文人花花肠子的把戏,绝非他们这片热血江湖之中该有的玩意儿。

荀无琊一心沉浸于他的道中,并不太过理会外面的事;但荀门中的二当家荀无意并不这么想。

一介寒门布衣,自小便遭受过无数冷眼的荀无意对世人的看法极为在意,更明白其中的道理,若这世上一切笑谈都是虚妄,唯有手中的刀剑,才是最硬的道理,唯有此,才能受人敬仰,让人高看一眼。

荀无意便是这般渴求着一个机会,一个足以令荀门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六章 无意(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