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应对与问答

其实上师好像知道我们的一切,当我们修习菩提心时,他都已经知道每个人的觉受与熟练程度。不仅他对我的情况给出了指点,而且,也考虑了我接受新法的次序。

上师瑜珈的传授,除了大课以外,每一次只传一个人,依次进行。我还没有进入密法传授的阶段,只好一边练习菩提心法,另一边,复习上师的教言。

而我的记录与录音,成了比较吃香的东西了,有好几个师兄都来找我下载。当然,他们也告诉了我,上师给他们进行指导时的细节。

有一位长住寺庙的老弟子问上师,这些天上师给如此多的人单独传法,已经很疲惫了,活佛仁波切您今日是否暂停讲课一天?让僧众们休息一下,洗洗澡洗洗衣服。

上师回答说:"死亡之前还有休息的时间吗?!"真正的智者即是如此。修行人,临终之前无休息的时间!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经常这样说:在此世间的人类当中我是最差的!哎呀,怎么办呢?阿瑞仁波切也这样说:此世间的人类当中我是最差的!知道自已是最差的,说明你已经修成法;如果没有认为自已是最差的,而是具足傲慢心,那你根本没有修成法!不要认为自己很殊胜,而应该说自己很差的!”

除此之外,上师还给这位老喇嘛吼道:“我是很低劣的人。你们比我更低劣。最起码,我还知道我的去处是地狱,你们连自己的去处是哪里都不知道。你们比我更低劣。”

这种坚定的传法态度,以及对弟子严格的精神,当时就感染了我。虽然当时我并不在场,但听到师兄如此说,我还是感觉到了:上师不仅是那个慈眉善目的过来人,还是一个严格训练的大教官。

有一位师兄学了不少法,内地显宗的地方也跑了不少,大约学法经历已经有十多年了,他跟我讲过一段上师的话。因为他比较骄傲,所以上师为了帮助他,给他说了这一段话。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修行者,并且还因此沾沾自喜。但如果你反观一下自己的心就会发现,自己的所做所为恐怕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表面虽然身着僧衣并且住于寂静之处,但心之所为却并不如法。如果是这样,我们应在佛菩萨面前捶胸痛哭,并生起惭愧和畏惧之心才是。”

还有一位师兄,也是老修行了。菩提法心要修习也算有些心得与觉受,也刚刚接受了上师瑜珈的教法,所以有些感受,总想找上师求证。结果,被上师一顿批驳,惭愧地出来了。

当然他有什么状态我不好意思问,不要接人家的短,人家毕竟比我厉害多了,我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我只是追问,上师说了什么,他给我复述了大致的内容。

“你汇报修行,提到今天的光是这样明天的光是那样,这样呈报还不如讲述自己是如何修行死亡无常的,如何思维无常的法义。如是汇报上师会非常喜悦,认为这些是最上等、最稀有的。如果你跟我说见到了什么光、什么佛菩萨、做了什么梦,我不会欢喜,会很害怕,以为你修得不正常神经了;如果你对上师不说什么,而默默改变着自己的身语意,我会很高兴。”

这就是上师对弟子、对佛法的严格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对我的传法,我居然有些忐忑了。

终于来到这一天,我被木江师兄召唤,到上师屋里去了。整个传法过程,是封闭且秘密的,内容只记在心里,不作记录了。

但是,上师知道我有记录的习惯,开示我,后面关于观想方法的教言,可以记录下来。以下就是最为神秘的观想内容,以及出现各种现象的对治办法。

打坐的时候,观想上师不清楚、心里妄念纷飞,就要祈祷上师。方法是:观想上师在虚空中,念诵上师的祈祷文,把心里的祈请大声地说出来(最好在不会影响周围的前提下):“上师知!请您慈悲加持我这个愚痴的弟子,我无法清晰地观想您,请您可怜我!眷顾我!加持我清晰地观想您,上师知!”如是一心一意,心口至诚如一,方为祈祷上师。若口中念着上师祈祷文,却心驰外缘、胡思乱想:我今天吃什么?说什么?此非为祈祷上师。

若遇修法顺缘,禅定增上,仍要祈祷上师:“上师知!感恩上师慈悲加持!我今天修法很安定、不散乱,皆为您慈悲加持的恩德,祈请大恩上师您一如既往地加持我!”如是无论禅定贤劣、身体健康抑或病苦,内心都要恒时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并依四灌顶之要义,观想上师的眉间(白色的嗡字)、喉间(红色的啊字)、心间(蓝色的吽字)分别放光融入自己三门,得到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灌顶,清净自己三门的业障和习气障,得到化身、报身、法身和自性身的种子。初行者刚开始求四灌顶的时候,心里逐一观想清楚比较好。

在此特别强调:作为次第根基的修行者,初步以外相上师相应法,将上师观想在自己对面的虚空中。然就究竟见解而言,“本来自显之上师,无有破立作皈依。”上师与自心原本一如,无有内外、能所之别,故行者当精进实修,至心祈祷上师,逐步趣入真实见解。这点很重要!

次第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祈祷上师不仅能获得加持,且能如依止本尊般,获得共与不共悉地,亦如供奉空行护法般,遣除一切修行障碍。如至尊让热日巴曾说:“若不祈祷上师尊,欲求无分别智慧,如朝北洞中待日,无有境心融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二章 应对与问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