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的线索
随便相信。儒家所说天地正气,更是虚无飘渺,无从下手了。

但佛家却搞出许多证据来。比如我在法门寺看到的舍利子,就是个神奇的东西,不好解释。比如九华山的肉身舍利,在自然条件下上千年不腐,非常神奇。比如前刻谈笑自如,顷刻坐化,生死自由如此,已有人证物证。但这些东西,虽然神奇,但与死后世界有什么逻辑关联,能够证实灵魂的存在吗?我不知道。

有时,我想自己恐怕是庸人自扰。人类自从有了思想后,就产生了一大堆不符事实的东西,有时自己还天真地以为,这些超现实的东西肯定存在,就东奔西走地找证据,找理由,让完了仿佛蛮有意义的一生,其实,不存在的。

西方有人想证明天堂是否存在,搞了n多年的濒死经验调查。也就是那些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的人,让他们谈谈自己在临近死亡时,所能够回忆起的经历。大概有几百个案例中,大部分都存在相类似的一些经历,他们把这叫做必然现象,仿佛找到了生死的规律。

这些人,有车祸死的、有灾害死的,也有心脏骤停的、脑袋断电的,死因不一而足。反正,心跳基本是停止过的,瞳孔基本是放大过的,脑电波基本是消失过的,符合原来死亡的标准。但因抢救及时、电疗刺激、人工呼吸、肾上腺素激发,反正,他们又重返人间,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能够回忆并且能够讲述自己经历的更是少数,碰巧调查者在他们有记忆时调查到他们,这是少之又少了。可见,西方人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花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但这是值得的,如果能够窥见死亡的秘密,哪怕只能得到一点点的线索,所有努力都有巨大的价值。

那么,他们得到什么普遍性的结论呢?

关于意识离体。在多数人的回忆中,都有意识离开身体的过程,仿佛意识独立存在而飘浮于身体之上,有的还亲眼看到自己的身体被医生摆弄。难道这就可以证明意识能够独立存在吗?不一定,也许是幻觉呢?

关于隧道过程。许多人都回忆起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黑暗的隧道,没有重量的自己,向深处坠落。是不是证明,生与死之间,有一个意识的通道,忘记一切的奈何桥是黑暗的,这个黑暗隧道分隔了阴阳呢?这个有点像我梦见的方框隧道的感受。从我的梦到他们的濒死回忆,难道这是死亡过程中独有的吗?难道黑暗的感受是大脑失血后丧失方位感形成的吗?

关于光的过程。他们许多人在穿越隧道后看到一团光,祥和而崇高,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爱。是不是证明了,上帝背后的光、菩萨背后的光,这些画像都有真实来历呢?是不是证明慈爱才是上帝或菩萨的本质呢?问题是,这种主观感受,是死亡带来的真实处境,还是仅仅是一心理活动?还是平时崇拜上帝或者对幸福在心底的想象?

关于幸福和安详。感受到巨大的平静和幸福,所有痛苦的消失,所有不快的消失。甚至,在医生救活自己时,自己反而剧烈痛苦起来,不愿意被医生救活。这是不是证明了天堂是个快乐的地方,庄子为亡妻而歌有道理呢?所谓的平静安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太常见的,思想上憧憧往来,身体上左痛右痒,我们所谓的舒服,只不过是痛苦和恼怒比较少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生命的尽头,身体感觉褪化,痛苦的减轻所带来的舒适感,当然令人幸福;头脑供血不足,思想活跃度降低,所以安详的感觉也产生了。医生抢救有效,脑部供血恢复、身体感觉恢复,当然疾病的痛苦又占据全身体,肯定有点不情愿。

这两种相反的解释,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又有新的证据出来,吓人一跳。这些濒死案例调查出的共性,早在几千年的书中就有所体现,这是不是证明了这件事情的绝对真正呢?

这本书叫《西藏生死书》,也叫《西藏度亡经》,用佛教的正经说法,应该叫它《中阴闻教得度》。它从上世纪初由西藏到印度,再由印度传到英国,最后风靡西方。这本书里面详细描写了一个人的死亡过程,其基本内容,与西方的濒死经验研究大致相似,这就令人奇怪了。想想看,几千年前,人们没有这么多的案例,也无法取得这么细致的观察。为什么案例少?因为那时的医学并不发达,能够将一个心跳停止、脑部失血、瞳孔放大的人,救回来。况且,救回来后,也没有专门人员去调查他回忆的习惯。因为,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毕竟是从近代才产生的。隧道、光、慈悲、安详,这些共同的特征,穿越千年,难道,它真的提示了死亡的真相?

传说,**和班禅的祖师,宗喀巴大师,也是在中阴生成佛的。也就是说,他在活着的时候,并没得到圆满,只有在死亡过程中,自由的意识摆脱了身体的束缚,才到达了成佛的境界。他死后的异像,他伟大的预言,他强悍的弟子,无一不给他本人披上了巨大的神秘感。这一切,难道是真的吗?我不知道。

如果意识或者是思想能够穿越生死,也可以证明灵魂的存在。在现实中,我们惊异于性格的特点,具有相当的遗传和先天的因素。很多奇怪的例子。比如,一对父子,从生下来就失散了,但多年后,长大的儿子具备了和父亲相似的性格,甚至相似的喜好。这是基因的原因吗?因为他们生长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完全没有生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的线索--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