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相魏>二百三十七、定策

逗了小魏茹一番,庞癝便离开了襄陵君府邸,而后便在襄陵城内的客栈住下。

之后几天,庞癝一直让从国内各地奔波而来的医者为魏郊治疗。

直到半个月之后,魏郊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庞癝方才离开襄陵回到大梁。

此时已经进入八月份,各地也已经进入秋收。

根据全国各郡县传送过来的情报来看,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

这个意外指的是秋雨。

如果秋收时节一旦下上一场延绵不绝的秋水,那这场秋收无疑将会大打折扣。

其实不止是古代,即便到了后世的现代社会,农业也极受天气的影响。一场大雨、一场暴风,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都会导致粮食减产。

这是人力所不能为的。

八月的中原大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而远在北方的大草原上,也是草黄马疾,匈奴首领头曼单于正在秣兵历马,大有一举统一草原之势。

头曼单于出生于匈奴最大的部族挛鞮部落,在其继承汗位之后,便一直不断的对周边的小部族动兵,直到现在,挛鞮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草原了。

自王贲镇守雁门之后,一直在来往草原的商队之中安插密探,自然收到了不少关于匈奴人的消息。

故而,王贲在分析了草原上的情况之后,察觉到匈奴一旦统一,那么便会成为魏国最大的威胁。

不同于秦、楚等国。

无论是秦国还是出国,都是农耕文明,而匈奴确实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居无定所,魏国如果派大军北上征伐匈奴,势必要比伐秦、伐楚要耗费上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力量,甚至还不能收到什么成效。

这也是为何两千多年来,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华夏王朝的天然大敌,且缴之不尽的原因所在。

就好比汉武帝几次北征匈奴,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来说,匈奴的隐患并未被消除,汉人来了,他们就向后迁徙数百里甚至几千里,使得汉人根本就无法达到一举全歼的功效。

庞癝在看过王贲传来的消息之后,下令让王贲一边在雁门等边地招收善于骑射的勇士,一边又令其对匈奴各部族进行分化瓦解,辅弱削强,必要的时候对实力强横的部族特别是挛鞮部进行物质封锁。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一般来说,是不事生产的,他们所用的兵器、盐巴甚至一些必要的生活器具,都是从来自中原的客商那里购买的。

一旦封锁物质,那么对匈奴人的生活来说,简直就是堪比天灾。

但即便封锁,也没有封锁的那么严格,因为如今魏国还未做好对匈奴作战的准备。

亦或者说,现在魏国的主要精力是如何剪灭秦、楚两国,至于匈奴,只能待魏国吞并天下之后,才能精力全心全意的去对付与他。

魏国现在对匈奴主要做的,一是安插密探收集情报,二便是分化瓦解各部族之间的关系,扶弱削强。

不提匈奴,话题回到大梁这边。

再说庞癝自回到大梁之后,便和尉缭、范增、王翦等人就灭秦之事进行了一番商谈。

庞癝觉得,如今灭秦之机已到,只要今秋粮食入库,那么魏国便可对秦国发动灭国之战了。

之所以有这种判断,盖是因为如今的秦国,除却关中之外,只剩下陇西、河西走廊等寥寥无几的地方,且陇西、河西走廊那边,又一向是胡喊杂居,汉人数量很少,且又多山少地,故而,如今只要荡平秦国关中地区,那么秦国便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对于庞癝的观点,自然不会是所有人都赞同。

就好比廷尉韩非,他认为庞癝如此做,有些操之过急,不如按部就班,就如同之前那样就好,逐步的削弱秦国,而秦国本身还感觉不到痛痒。

韩非的观点自然也没有错,可这却需要时间,而庞癝现在最紧缺的,就是时间。

如果魏国不能一举灭秦,那就意味着魏国的精力要始终放到关中那里。

可如今匈奴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避免。

一旦待匈奴大举南下之际,而魏国仍旧没有荡平后院,那便意味着魏国要彻底放弃雁门等边地,任凭匈奴劫掠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如今魏王平的年岁已经逐渐长大,这也意味着距离庞癝交出大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如果不能在魏王平亲政之前交出大权,那便意味着庞癝将彻底走向权臣之路,且极有可能走向谋朝篡位之路。

这并不是庞癝所愿意看到的。

固然,自魏郊为首的宗亲、权贵一败涂地之后,庞癝名义上再无人能够抗衡,可一旦庞癝真的做了大逆不道之举,那将会是另外一场截然不同的场景。

就好比西汉末年的王莽,篡位之前,人人称颂,可待到王莽篡位之后,便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不已。

而庞癝知道,自己一是没有谋朝篡位的野心,二是自己的子孙不成器,即便自己篡位了,只怕这个位置也做不稳。

别看现在魏国朝堂和气一团,可庞癝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大臣内心到底是如何想的。

故而,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庞癝也无篡位的想法。

而后,庞癝又询问了一番王翦的意见:“如今秦国有青壮三十万,不知上将军需要将兵几何,方能一举荡平秦国?”

王翦道:“至少要五十万。秦国虽然国势已经大不如前,可秦人好战,且不怕战。如果


状态提示:二百三十七、定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