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水浒有天庭>第四四零章 糖、糖、糖

李陵制作的相貌有点对不起观众的红糖,用料货真价实,未偷工减料,可不是后世的赤砂糖冒充的,后面这种看配料就知道,注意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说明,一眼便知:

如果看到配料表上写的是赤砂糖的,即便产品名称标注为红糖,也不是真的红糖。

而且赤砂糖一般为小晶体,而红糖多为粉状或者块状。

不像李陵手中自己制作的红糖,是非常的优质红糖,用手捏容易碾碎并有一些黏性,这是好红糖的特性,如果有硬块,颗粒感比较重,质量就差一些。

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其中就包括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大量的面包厂、饮料厂、饼干厂诞生并且迅速发展。

这些食品加工厂需要大量的糖料的供应,而古法熬制的老红糖完全无法满足这些工厂的需求,一来融化缓慢,二来其红色的色素会将所有食品染成红色根本无法接受,于是,白糖厂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从1947年开始,中国陆续兴建了两百多家白糖厂。绝大部分工厂,采取了国际上普遍的硫化法脱色制糖。

但是总有一部分尾料颜色无法脱除为白色,将这部分尾料,进行再加工,由于生产出来的糖,颜色呈现红色,被命名为“赤砂糖”。

赤砂糖投放市场以后,为了更快地被消费者接受,就借用了“红糖”这个名字,毕竟红糖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早已被消费者接受,所以很多赤砂糖的包装上都进行了这样的标注“红糖”“赤砂糖”,但配料表还是“赤砂糖”。

近十年以来,为了顺应消费者的养生需求,赤砂糖厂家不断推出新产品,如大枣红糖、阿胶红糖、姜汁红糖、益母红糖,这些糖的价格比普通赤砂糖要高很多,而且,直接冠上了红糖的名称,因而获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却没有老红糖的营养成分。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此类糖产品的时候,有一个铁律必须遵守,就是翻看食品袋背后的“配料表”。

“我虽然丑,但我诚实!”李陵手中的黑红糖似乎会说话。

李陵如果知道他买了许多次的红糖结果是张冠李戴的话,模样虽好,却是绣花枕头内里糟,估计以后变得对“黑丑”情有独钟了!

再说说李陵手中的黑丑红糖,算是中国比较原始的老红糖了,但不是日本黑糖那一类!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老红糖很早就一直出口周边的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中国的制糖法自然也早就传入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近代的《清海关进出口记录》也有详实的记载。

由于熬糖工艺对于火候和时间的掌控是非常严苛的,是熬糖师傅多年经验的积累。日本人在学习后,对时间和火候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因此,日本人熬制红糖的时间过长,糖浆经浓缩后做出来的糖呈现出近黑色外观。

但多年来,日本人一直认为糖就应该是这样的黑色,故在国内被称为黑糖。所以,黑糖是火候控制不准而熬糊的老红糖,营养成分自然不如悉心熬制的老红糖。

这真是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日本人太可爱了!无独有偶,他们学习华夏的汉字也是这幅德行,弄得语言文字中到处是幼稚可笑的假名笔画。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这样,一篇文章中并用真名、假名,显得非常混乱。

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汉字很多,加上汉字笔划多,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后来就把假名逐渐简化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现在的“假名”。

平假名:主要是旧时代妇女使用的。它由48个字构成,用来书写土生土长的日本词、虚词、动词结尾和用来书写那些用正式批准的通用字无法书写的中国外来语。

片假名:也是由一组48个字构成。它主要是用来书写中文以外的外来词的,用于强调象声词,或动植物学日文是由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罗马字组成的。

再说台湾黑糖也不是正宗老红糖,而是和日本黑糖出自一处。

1894年,甲午之役清庭战败,割让台湾予日本。在日本侵占台湾初期,日本人感觉到只靠台糖的生产,无法救济国内的匮乏,就制定殖民地的产业政策,必须适应帝国经济政策的要求,极力经营糖业,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

一方面将旧式制糖都加以改良,另一方面鼓励国内资本家在台投资建立新式制糖厂。

月,日本殖民当局改军人体制为军政分立制,派出了9届文职总督实行同化政策,笼络台湾民众,企图达到永久霸占台湾的目的,实行了民族通婚、文化同化等同化政策。当然,日本的制糖工艺也被传入台湾。

所以,台湾黑糖就是日本黑糖,都是熬糊的老红糖,红糖成分并不纯正。而老红糖是沿用千年手工技艺的纯正红糖!

“千年老红糖,技艺纯正,食用更放心。”李陵就差举着手中的老红糖打广告了。

这红糖,黑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黑,就跟赵丽蓉和巩汉


状态提示:第四四零章 糖、糖、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