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宋燕王>第716章 五龙观

多年无战事,驻军垦荒,百姓休养,大宋民间积蓄了不少粮食,而府库也开始有余粮。

北方的西金和东金遭受白灾闹饥荒,都向汴京购粮,汴京没有拒绝。

现在是积蓄国力的时候,盟约还在生效,拒绝卖粮不合时宜,对汴京也无好处,当然在对方困难时期,汴京也不会做一个单纯的好人,便把粮价稍稍提高了三成。

通过这场交易,汴京又赚了一笔钱,购进了几千匹马。

随着汴京渡过了迁都前几年的难关,府库开始有余粮,户部和内库开始有金钱结余,朝堂上有人开始重提收复关中、河东,收复真定府、河间府。

手里有了几个钱的皇帝赵昚也热切起来,几次召杨丛义等人议论兵事,问何时可以北伐,收复北方故土。

一开始,杨丛义不说话,点名之后,便答时机尚不成熟,匆忙北伐于大宋不利,至少还得五年时间准备,如若不然,必败无疑!

几次议事之后,赵昚便不再问杨丛义意见,再后来也不再召见。

杨丛义在朝堂上成了摆设,他不主动言事,赵昚也不主动问他,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冷。

善于察言观色的文臣言官不等提醒,马上会意,纷纷上书弹劾杨丛义。

弹劾理由从杨府日常生活铺张浪费,不遵从皇帝提倡的节俭之风这等小事,到杨丛义与边关统兵守将互动频繁、与地方帅司私交甚密等事关天下稳定的大事,捕风捉影,不尽不实。

面对诸多弹劾,杨丛义没有自辩,除了宰相史浩,更是无人替他说哪怕是一句话。

原本还想留在朝中参与天下大局,好为日后北伐再做准备,眼见满朝文武和赵昚的态度,杨丛义无话可说。

隔日,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以旧疾复发,需要离京去山中休养为由,请辞枢密院副使之职。

赵昚没有驳回,只是让内侍传话,不得远离汴京,并传话道,离京时会派皇家禁卫护送随行,沿途保护他的安危。

五月二十六日,皇帝赵昚下诏,御史中丞周振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同一天,杨丛义携家眷在五十名皇宫宿卫军护送下离开汴京,一路南下。

六月初十行至许州,遇城不入,也无州府官员出城迎候。

六月二十八日,杨丛义一行路过汝州叶县,城内停留两日,未见当地官员。

七月十九日,一行人在禁卫护送下到达邓州,同样未见任何官员,也没多做停留,次日便继续朝西南方向而去。

五日之后,一行人入均州。

七月二十九日,杨丛义等人到达武当县。

在城内停留五日,置办了些香火物资,杨丛义一行人便徒步向武当山进发,寻找二十多年前曾在太湖县大牢救过他性命的老道长。

武当山内观祠不少,但要找到那老道长所在的观祠并不容易,况且他当年也并未说他所在的观祠叫什么,此时在深山之中,又如何寻找?

好在那老道长的道号,杨丛义还能想起来。

于是进山之后,每入一个观祠山门,添了香火,便向其中的道人打听观祠中是否有一个道号为清木的道人。

一连大半个月,走过四五个观祠,也没找到清木道人,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八月二十七日,杨丛义一行人来到南岩之后,在此小住三天。

南岩,相传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此修炼,千百年来香火鼎盛,同在此处修炼者多达三百余人。

由于此处人多,杨丛义终于从一个老道长口中得知清木道长修炼之地,五龙观。

离开南岩之后,杨丛义一行人翻山越岭,向西而去,直往五龙观。

两天之后,他们终于赶到五龙观。

“五龙观”三字悬在简陋的山门之上,两根立柱,一个匾额,也不久远。

一行人进了山门,只见大片废墟之上有十几间新建的房屋,年头也只有二三十年的样子,远远比不了南岩。

从道观规模看,此地香火不旺,修炼的道人估计也不会有多少。

进了院中许久,才见有一十多岁的小道童出现在道观中。

那道童显然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同时进山上香,见到杨丛义等人,顿时有些紧张,怯生生上前道:“施主是来上香吗?在那儿。”

道童说完抬手指了指旁边一间不大的屋子,而他的眼睛却始终盯在杨丛义等人身上。

“是,我们是来上香,也想找一个老道长。”杨丛义看着小道童,微微笑道。

听到这个回答,道童微微松了一口气,而后回道:“施主要找哪个师父?”

“多年之前,我跟清木道长有一段缘,多方打听,听说道长在五龙观修炼,特来求见。”杨丛义虔诚回答。

“清木师祖?”道童凝神一想,回道:“他不在观里。”

“不在观里,那在哪里?”杨丛义眉头微蹙。

“不知道,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清木师祖了。”道童恭声回道。

“五龙观里怎么看不到其他道长?”小道童所知有限,问他不如问其他道人,杨丛义转念一想,便不再向道童追问清木老道长。

“师父和师兄们都在地里干活。”道童回道。

得此回答,杨丛义便不再多问。

在山中修炼的观祠道人自给自足,一般都是要种地养活自己的,当然香火特别旺盛,就有大量施主供奉,另外要是有朝廷封赐的田地,观祠可以租给附近百姓耕种,向观祠交租即可,凭


状态提示:第716章 五龙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