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大总统>第二十三章 中国卖坦克
福欲冲回城内,部属极力劝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正所谓“虎将无犬子”,刘成章听了宋骁飞的话,说:“多谢大总统挂念,家父安康。我马上去传令,十分钟后开始狼毫演习。”

宋骁飞回敬了刘成章一个军礼。这时,新任的总统府卫队队长吴佩孚走了过来(原来总统府卫队长大刀王五年老退休了),对宋骁飞说:“总统阁下,几位大使,接下来马上是实战演习,这里恐怕不太安全,跟我到旁边的掩体去吧。”

“好。”宋骁飞点点头,跟着吴佩孚等卫队兵一起来到了看台旁一个类似掩体的地方。整个掩体是由混凝土构成的,一半位于地下。另一半则在地面,宋骁飞等人进去之后,正好可以从窗口往外看,十分安全又不妨碍观战视野。

等三位驻华大使也都进去之后,吴佩孚右手一挥令旗,演习开始。

得到旗令之后,六辆坦克战车缓缓启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然后用并不是很快的速度,缓慢向着对面的堑壕推进。

见坦克装甲车启动了,堑壕里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命令,纷纷使用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武器,朝着那六个大号的铁靶开火。

他们的武器是英军和德军在战场上常用的武器:6.8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毛瑟军用步枪子弹是808重机枪也同样使用这种弹药。这些武器的火力都是不错的,再加上那六辆装甲战车又那么的显眼,几乎所有的火力,都被打到在这六辆坦克战车身上,坦克战车外层有保护装甲,砰砰砰的子弹打得火星四溅。

因为是实弹演习,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法国驻华公使奥居里都睁大了眼睛

更想看看“坦克”到底有什么神奇。他们看到,尽管被打得火星四溅,这些坦克战车没有丝毫受到阻碍,该是什么速度前进,依然是什么速度。

六辆战车无视堑壕里的火力,继续着自己的任务,很快突破堑壕所组成的防线。

宋骁飞对几位驻华大使说:“先生们,请注意,这些坦克战车,并没有朝堑壕里的士兵进行反击,不然的话,堑壕里的士兵将不是被坦克顶端的机关枪和火炮打死,就是如蚂蚁一般被碾死。”

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上过战场,他是军人出身。用新奇的目光注视着场上的那些东西,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宋骁飞说:“等着瞧吧,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三位驻华大使听宋骁飞这么一说。紧紧盯着

那六辆战车,只见这些坦克突破各种轻重火力的阻扰,迫近了堑壕的前沿。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

那些重量以吨计算的怪物,履带快速转动,在壕沟的上方悬空。在惯性之下,这些战车轻易越过了两米多宽的壕沟。这些曾经在战场上不知道杀死过多少军人的工事,在这六辆战车的面前。像完全不存在一样。

演习结束之后,刘成章回来给宋骁飞他们介绍这些坦克的性能:“前者庞大的身躯,可以用来装载十几位士兵,对堑壕阵地进行突破。还有装备的机枪。同时开火,火力绝对不输于马克沁重机枪,而且看口径的话,那些炮塔上装备的机枪口径明显要比目前装备的马克沁机枪大一些。另外一种坦克车,装备的是火炮,和火炮一起并列装备的同样是一挺机枪。”

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军人出身,他说:“如此一来,这两辆坦克的用处似乎也就可以看的出来了。前者是用来突破堑壕等防线,肃清敌军的步兵。至于后者,虽然同样可以兼顾前者的功用,但更多的用处恐怕还是对付炮兵和坦克。在今天之前,我还从没听说过其他国家有类似的装备。”

刘成章说:“克林德大使,你说得很对,果然很识货。”

克林德说:“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坦克的参数?”

这些坦克战车到1908年为止,在国内还属于高度机密,是绝对不会向外人透露的。刘成章并没有多说些什么,而是转过头来看向宋骁飞。宋骁飞含笑点了点头,说:“除了发动机保密以外,其他简单介绍一下不碍事。”

席幕嫣的公司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在公司内部不但有着国内的一些人才,同时也招揽了许多国外的人才,研发能力很强。作为心脏的发动机更是没少投钱。这些坦克的发动机都国产了。对坦克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要保密。

刘成章这才开始介绍,这两种装甲战车是经过无数的测试之后,最终定型的两种装甲车辆,目前中国将这中兵器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装甲输送车,另一个则是装甲战车。所谓的装甲输送车,本身体积够大,内部可以装载至少一个班士兵的运兵车辆,就和卡车有些类似,但是防护能力更强,而且本身也有很强的火力,可以在较为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作战。那个体积较大的车辆便是第一款定型的装甲输送车,长10米,宽4.1米,高3米,全重30吨,装备2挺13.6口径重机枪。装甲车的正面装甲是最厚的,有50m,装甲车以公路速度9-15公里/小时,越野4-8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

听了刘成章的介绍,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问:“现在的机枪口径一般是8口径重机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中国卖坦克--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