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都市现代>重生在70年代>第758章 商人与明星

郭马来在马来起家,不过此人从来不参与任何政治,也相当低调,而且从70年代起就开始重点在港岛发展了,他本人也是常驻港岛,回归后申请加入了港岛籍。张兴明买游艇的深弯俱乐部就是老郭的产业。

林少良曾经是华人首富,东南亚第一富豪,起家于印泥。他年轻的时候救过苏哈托的老丈人,养了他整整一年多,由此和苏哈托成了铁子,67年苏上台后给了林少良不少特殊政策,林少良就成为印泥的红顶商人,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牛逼了起来。

做为一个华人,林少良对65年的残杀毫不在意,迅速利用苏哈托的权利暴富起来,垄断了印泥许多经济民生方面的生意,终成华人首富。98年,苏哈托又一次把手伸向华人,这一次林少良也未能幸免,出逃到星加皮,他的总部被夷为平地,诸多产业和银行被印泥收归国有。

即使这样,他也仍然“深爱”着印泥,出资帮苏哈托洗地,挽救印泥经济,不过他本人到是没敢再回去过,一直居住在星加皮并且在那里去世。

88、89年这会儿林少良正是一生最巅峰的时候,华人首富,亚洲商业教父,印泥的洛克菲勒,产业遍及星加皮港岛以及英美日东南亚各国,是东南亚华人富商中最明亮的星星,全世界拥有六百四十家公司,在印泥七十多个行业中都是老大。

李先生这会儿个人资产二十亿美元左右,林少良身家已经超过了三十亿,美元。94年李先生登顶华人首富,个人资产七十亿美元,林少良排名第四,六十亿,郭德胜的儿子还有湾湾的蔡万林排二三,郭马来和小李先生排第五第六。

之所以排名低,是因为林少良的公司是家族兄弟平分的,他个人只占一部分。郭马来的生意也是家族生意,不过郭马来个人占大头。

林少良曾经和印泥现在的首富黄家合办食用油厂,因为生意太火,林少良就有了想法,于是黄家就退出了,种植业也是,黄家因为总有人闹事先后关闭了自己的种植园,由此可见林在印泥的势力之大。

……

“这位小张先生家里经营什么生意?在哪里发财?”林少良突然笑呵呵的和张兴明搭话。

张兴明看了他一眼,低头认真的剥着大虾说:“我家里什么生意也没有,内地普通工人。我个人在做百货,和林先生你不能比的。”

林少良眉头皱了一下,李先生在旁边说:“张先生说的是事实,林先生你不了解,张先生是自己做生意的,家里只是普通人家而已。”

林少良轻轻摇了摇头,喝了一口红酒,这话他是不信的,自己做生意这么大能坐到这桌上?自己这么强大还不是得靠权势才能发家,内地?呵呵。在脑袋里琢磨着内地中央有哪个高官是姓张的。

那边各路明星商人开始上台捐款,都不算多,几万元。这个时代的明星收入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夸张,在港岛片酬收入能超过百万的就算是巨星了,只有那么几个人而已,大部分明星这个时候也就是几十万港币。

像刘得华的片酬在88年也不过是二百几十万,还要被经纪吃,被公司吃,一部片子拍下来最后到手还能剩一半最多了。

收入最高的是成龙和周星星,也不过是在六百万左右,刘得华周发发周星星和哥哥荣第二梯队,许冠杰谭校长梁家辉是第三梯队,一百万左右,剩下的就全是几十万了,像邱树枝吴均如李加薪这样的最多二十几万,最终到手十万上下。

要知道明星的日均花费是相当大的,所以后世看新闻这个贫困潦倒,那个租不起屋吃不上饭,那都是真的。

二嫂小声说:“他们怎么捐这么少啊?也好意说:“不少了,他们挣不了多少钱,再说慈善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个心意,有捐就挺好。”

二嫂说:“都是大明星呢,挣的能少?”根本不相信。

到商人这边就比明星要多些了,这个年代商人虽然不出名,但是挣的比明星要多很多,又是在这样的晚会上,出手都不小气,最低都是十万港币起。能被邀请来参加这个宴会的资产都不会太小,起码上亿港币。

等一众参会小商人捐完,筹集善款已经无限接近三百万港元,算是相当给力了,三百万港元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然后就是一众大佬,今天晚宴的捐款不计入任何人名下的基金或者慈善组织,而是会统一捐给事前指定的医疗组织,用于几种疾病的防治,所有港岛市民都可以申请。所以这些大佬也会捐一点出来凑个热闹表示一下。

陪在各大佬身边的女人们终于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一个一个珠光宝器的迈着猫步上台,惹来下面一片掌声。这会儿数额就大了,二百万起步。

张兴明在捐款人里看到了一个“熟人”,董大华。

董大华的老爹是个牛人,世界七大船五之一,年轻时在天京海运公司任高层,47年到港岛,创建发展了世界第一的海运集团,虽然后来在吨位上被后起之秀包王爷超了,但是在单船和技术设备上仍然是世界第一。

只是可惜董浩云人死的太早,又赶上了世界海运衰退,董大华接手以后没几天海动公司就负债累累了,债务一度超过二百亿,董大华只好卖资产还债,东方海运股份被霍十四先后分几次接手,董大华愣是把自己干成了打工仔。

不过董大华虽然商业一般,政治上能力很强,终于在契叔霍十四的支持下成为


状态提示:第758章 商人与明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