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第三百八十三章 土坦克
得远且威力大。因此咱们可以选择在夜间进兵,咱们的兵力即便此时也仍然超过他们一倍,只要咱们能靠近,就是用人堆,也势必能将马尾军击溃。”

吴孟达说话一向是这样慢条斯理,半天没转到重点,话说成这样真是叫人着急,不说其他将领,就是吴应期也着急起来。但是吴应期还是耐着性子听着。只是出言提醒了吴孟达一下:“刚才几位将军已经想到过夜袭的计策了,你还有别的吗?”

“哦,属下觉得夜袭是必要的手段,但是在夜袭之前咱们还必须准备一样东西。有了这样东西咱们的大军才能顺利的接近马尾军大营然后攻进去,否则即便是夜袭,马尾军也会发现并做出准备,咱们要付出的代价也将极大!”吴孟达这时转到了重点,语速放快了说道。

“什么东西?”吴应期真的是来了兴趣。坐直了身体问道。在座的的确是没有人比他更心急了,他恨不得现在就反过来打个大胜仗,这样他将来还能在吴三桂面前有个解释。

“战车!”吴孟达望了望几位将领说道,同时没等其他人开口便继续急声道:“属下说的战车不是一般的战车,而是不需要马拉,而是人推着前进而且能挡住马尾军火枪子弹的类似偏厢车的战车。除了偏厢车就是洞屋车的样式也是可以,但是这中战车虽然能够抵挡马尾军的子弹但是却挡不住他们的大炮,因此属下还是建议在晚间行动,让马尾军根本就确定不了咱们的位置,那么火炮也就无从使用了!”

“战车?”吴应期嘴里嘟囔了两下。随即眼睛一亮,大喜道:“好,这个办法好!你说的很对,咱们虽然这次也带了火炮,但是数量及威力都不及马尾军,还是在夜间行动最好。但是这战车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出来的,若是马尾军率先发起攻击,咱们不还是麻烦了!”

有了方向,吴应期便命令周围的亲卫一起开始动脑筋想办法,半个时辰时间还真就让他们想到了极好的办法。军中别的没有。辎重队伍里面大车倒是不少,稍稍改装一下便可以达到简易的要求。吴应期也兴奋的睡不着了,点上火堆连夜看着军中工匠改装战车。两个时辰过后,一两经过了连续四次改装的战车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这个战车的样式也就从轮子上看能说是辆车了,其他任谁从那个方向看也不能说是辆车。

这东西若是让耿精忠看到,估计他会立即惊呼一声:“土坦克!” 这玩意怎么看怎么像后世电视剧中出现的土八路自制的“土坦克”。这东西就是由几根木料钉成的一个长方形的架子,底下安上了四个轱辘,架子上为了轻便一些,将原先第一次钉在上面的厚木头拿掉了。而是盖上七八层蘸了水的薄棉被。不仅如此,层层叠叠间还夹近了基层铠甲,刚才吴应期让人试了一下,骑兵的标枪根本对这东西没任何效果。

若是看过小兵张嘎的那么大家就应该不会陌生,与后世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抗战电影一样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电影。其中有个情节很容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进攻鬼子炮楼的时候,土八路披上一张大棉被,往上倒土、浇水,然后就顶住了鬼子机枪的射击。这片段看起来是有些夸张了,像这种直接在身上铺棉被的土坦克,实际上并不存在。

但是大车改装的土坦克的确是有效的,这也是有记载的,而且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用多层的棉被浸水,再夹上泥土(当然也有说没用泥土的,个人觉得泥土没什么用),作用类似与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软式防弹衣。还有就是那时日军在炮楼上开的枪,而土坦克装甲在车顶,所以弹着角度很小,防护效果倍增。对于后世抗战中发明的土坦克,除了四个轮子的这种,出现的最多的就是用独轮车改装的了。而此时,马尾军的火枪毕竟还是前膛枪,威力可没法与后世的步枪相比,威力上要差了一些,这样的“土坦克”对于马尾新式火枪的防护作用还真是挺大的。

吴军辎重队伍中的大车和独轮车都有很多,但是大车太大了一些,改装的速度有些慢,因此这边独轮车也被用了起来。独轮车相对于两个轮子的大车也有特点。一般独轮车的地盘都比较低,实际只相当于半个车轱辘的高度,因此在很多地方,独轮车又被戏称为“独轮王八拱”,因为推这种车必须猫着腰,而且装了比较多的货物时,根本就看不清前边的路。只能是看着脚下的路推。

另外这独轮车看着小但载重量很大,熟悉的人应该知道,独轮车实际暗含的是杠杆原理,装上货物后轮子的着地处相当于支点。货物重心在支点后不远,而两个较长的把手则在更后面。所以独轮车既是装了几百斤重的货物,从后边两个较长的把手,也能把独轮车给抬起来,而抬起来也就能推着独轮车走了。

更重要的是独轮车对路况要求很低。在沟壑坑洼很多的地方也能推着走,而且还能速度较快的跑着推。原因是独轮车是一个轮子,而后边的两个支架也有着关键用途,因为支架相对很长的,所以抬起来后离地面并不高,感觉要翻了可以马上放下保持住平衡。而且即使翻了也没事,因为独轮车翻了不会大翻,只是向一侧歪倒了,从另一侧一压就回来了。

要推好装了货物的独轮车,没个十年八年的庄稼把式。根本就推不起来,光有力气不行,关键要掌握好其中的巧劲。让吴军中正规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三章 土坦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