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探险寻踪记>第682章 观天下,评龙脉

朱元璋听到之后,不冷不热的很不关心,同时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让他宽心养病的话,并不提胡惟的所作所为,这让他感到特别的寒心。

三月下旬,已经无法下地自由活动的刘基,由儿子刘琏陪伴着,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以安心养病。

他知道自己什么情况!回家之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约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知道自己的日子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了后事,交待完了之后,又让儿子刘琏从书房之中拿来一本天书。

这部天书就是他在出世之前,所得的《六甲神书》,并向儿子交待了一切!

他让儿子在他死后,一定要立刻将这部《六甲天书》呈给皇上,万万不要耽误,这部书,是对国家的现在,将来,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儿子跪在那里看着那部极神密的书,特别的不解,他作为儿子,家里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书,怎么就不交给孩子们呢!他有些困惑起来。

还没有等到儿子发问,他将身子朝前起了起,儿子看他动作缓慢,又特别难受的样子,马上站起来,将老父亲慢慢的从躺着的地方抚起来。

刘基坐在那里费了很大的劲,坐好之后,平喘了一下,看儿子的模样,就知道了他的想法,马上严肃的看着儿子说道:

“从现在起,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听懂了吗?”

他知道,儿子自然是不会理解他的意思,又进一步对儿子说道:“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

“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

“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

“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他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

刘伯温先知先觉的本事,并不单单表现在这几点上,当年朱元璋得了天下,知道刘伯温本事高强,知天文,懂地理,两个人在闲聊时,朱元璋问道:

“我们现在得了天下,为皇帝者,都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永远的让子孙坐下去,你给我看一下,明朝的天下,能坐多少年,谁能和我的后代争天下。”

刘伯温想了想,说道,“前两年,我就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咱们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在认真的察看那里的地形时,认为那里定都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一听,点了点头,谁都知道,定都跟百姓住家是相同的,只是定都关乎国运,住家在那里,关乎家里人的命运。

可我问你的是国运多少年,谁与后代争天下,和定都又有多大关系呢!

还没有等朱元璋再问,刘伯温马上又说道,“我随皇帝你南征北战,走遍了天下,南面小国,我也细心的察看了一下那里的山脉。”

“都是一些野蛮的小国,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当皇帝你派兵追元朝遗孽时,我也曾细心的观察了下蒙古的山势,那里也不再有龙脉了。”

朱元璋一听,马上开心起来,既然周边大山没有龙脉,出不了真龙天子,那就无法和自己的后代争天下了,可保子孙万万代。

“你确定吗?”朱元璋问了这句话之后,马上看着刘基,想让他确定此事的准确度,真要是看走了眼,跑出条真龙天子,那还了得。

刘基答道,“本朝土地上,我都察看过了,就是前些年,我发现有一地,有土龙会出现,将来肯定会作乱,被我挖一井定住了那龙,让国家安定很多。”

“那在北京定都,有什么好处呢?”朱元璋马上问道,“我到是喜欢以旧都定都,这样,可以凭借着以前的优势,再发展国力。”

刘基晃了晃头,又朝北面用手指了指,特别不安的说道:

“之所以定都北京,下可以看住南面大片领土,只要那里有不安定,马上派将前去平定,号召天下,围某一地,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平定了蒙古,他们的余孽到现在还没有除尽,斩草不除根,那一天,他们的势力发展起来,量然翻不了大浪,也会对国家利呀!”

朱元璋听到这里,高兴点了点头,愉快的说道:“你所言确实如此,咱们定都北京,上可防蒙古再次造反,下可压各地,调兵得利。”

看到朱元璋那份高兴的样子,刘伯温马上又说道:“我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说,那就是满族国也是我们第一个大敌呀!”

“皇帝,你想呀!他们在东北,面积大,地域广,山高林密,另外,我曾经到过那里,从他们那里的山脉走势来看,将有真龙天子出现呀!”

“啥,你说啥!”朱元璋一听到这话,马上皱气眉头看着刘伯温,“定都北京,难道就是为了防止满国的人吗?要真出现真龙天子,我明朝江山岂不保了。”


状态提示:第682章 观天下,评龙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