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建第二基地

第三百六十一章再建第二基地?

用什么来打动刘易的心?

董太后把一切都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了,也实在是过于操之过急了。

她本来看得很透彻,把刘易的为人看得很通透,从刘易的事中,她能够得出刘易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的结论。对于这一点,董太后想的没有错,也可以说她也具有一定的识人慧。可是,她错就错在,她没有看注意刘易并不是对谁都重情重义,也没有看真正的体会到刘易并不是那种可以用小恩休便收卖了的人。

董太后毕竟是一个女人,她根本就不明白男人心里的那一种真正的兄弟情义。真正的兄弟情义,并不是说和他结拜成兄弟,互相之间就会有了那一种心心相惜、为兄弟两肋插力、同生共死的兄弟情义。

有时候,兄弟之间的情义,并不需要用什么的结拜形式来打上一个枷锁来维系,也不是用富贵荣华来拉拢得来的。兄弟就是兄弟,在默默之中为对方付出,在无言之中为对方分担一切,在兄弟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兄弟之情,哪怕是没有任何的所谓兄弟的形式,可真正的兄弟之间,都会在兄弟需要的时候,把手伸出来,与兄弟握在一起,和兄弟一起共同面对所有的困难。

还有,董太后她虽看懂了刘易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可是,她却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儿子,皇帝刘宏是否也同样是一个重情重义,是否也是一个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力的人?她让皇帝,尽最大的能力扶持刘易,给刘易封官封候,再认刘易为义弟,正正式式的和刘易结拜,再想尽办法为刘易谋取一个好出身。这些,的确可以让一般的人都能够感受得到所谓的皇恩浩荡,也可以说是天恩厚爱,要是一般的人,的确也会对皇上感激涕零。

但这些,却都不是刘易所看重的,对于刘易来说,这些,也的确是一种小恩休,有了这些,也只不过是让刘易的日子好过一点罢了,没有,其实也没有什么的太大关系。

刘易所看重的,是真正的交心兄弟,而皇上刘宏,他却永远也不可能会成为刘易的真正兄弟,也就是说,皇上刘宏,在目前来说,并没有让刘易可以为他尽兄弟情义为他两肋插力的那种真正的兄弟之情。所以,单凭是想利用一些恩惠让刘易为皇上刘宏效死命,那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刘宏还真的能做到对刘易交心,真正的视刘易为生死兄弟,那么,刘易也必会视其为兄弟。刘易一旦视其为自己的手足,那么,刘易可能也真的会放下自己的私心,为他清君侧,把那些宦官奸臣全都想办法铲除,然后也会尽力助他振兴大汉。可是,这些是不可能的,刘宏是皇帝,皇帝就是皇帝,怎么可能真的会有生死与共同富贵的兄弟?哪怕他现在可以做到视刘易为生死兄弟,但将来他独掌大权的时候,那就是到了鸟经藏兔死狗烹的时候了。

所以,刘易和当今皇上刘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兄弟,这个论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对于华夏历朝历代皇帝孤寡冷酷的心性,刘易见识得多了。现时大汉朝廷处于一个摇摇欲坠的时势,皇上刘宏也处于一个处处受到制肋的处境上,所以,他才会如此器重刘易,给予刘易诸多好处,如果他现在真的大权独揽,在朝中政权上说一不二,有手段的皇帝,那么他还会如此器重刘易,给刘易封官封候,又结拜兄弟么?

反之,如果刘易是皇帝,那么,倒可以存在刘易这个皇帝和别人结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兄弟的可能,因为刘易是一个穿越者,对于是一些真正没有野心对朝廷发展无害的下臣兄弟,刘易自然不会像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一样,到最后终要害死自己的兄弟。

于刘易这个穿越者来说,只要把握好自己身边的人的心性,那么就绝对给予他们信任,视他们为自己的兄弟。像典韦、文丑这些武将,刘易就有信心他们绝对不会有什么的野心的,他们,就算是给一个皇帝他们去做,怕他们都会猛摇头。

在董太宫的滋清宫,在表面上还算亲和的气氛中用完了午膳,刘易便和皇上刘宏谢辞离开。

皇上刘宏邀请刘易到他的御书房去聊了一会,主要是问刘易如何理清聚涌到洛阳京城来的众多流民之事。然后向刘易较为隐晦的道歉,言语中暗示他其实也明白袭击刘易的应该是宫中的那些宦官,但现在还不是拿他们问罪的时候。然后鼓励刘易大胆整顿理清洛阳流民之事,可以根据在巨鹿的经验,如果某些混入百姓中的黄巾乱党又或者有某些异族奸细作乱,刘易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流民护卫军,利用流民百姓的力量,把那些乱党给肃清出来。再后说以后有重重借助刘易义弟之处云云。

刘易说刘宏说这么多,心里明白了,其实这皇上就是怕自己还没能领悟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想自己借这个机会,像在巨鹿那样,利用一般的百姓组成一支军队,然后可以为他所用。但这件事,却又不能做得太过明显,要暗中来做。因为,毕竟朝廷的律法还在,哪怕他是皇帝,也不可随意改变一些律令。

再说,在洛阳再成立一军,真要摆上到面门来,并且还是刘易统领,而刘易,作为皇上的结义兄弟,也就等于说皇上可以直接动用刘易所组建的这支军队。呵呵,如些一来,朝中的那些宦官权宦还不跟你急?不管是宦官所掌控的禁军也好,权臣所掌控的驻军、城守军也好,这些势力,必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建第二基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