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刘备的日常>1.44 杯弓蛇影

待国令士异将前情娓娓道来。在座的南官官吏,这才恍然大悟,安心之余,又纷纷咬牙切齿。

太平道早有耳闻。本以为是救病治人,使人为善的正教。如今看来,也是教唆人为恶的邪教异端。

想想也是。既是治病救人。又为何装神弄鬼,假借符水。国医令华大夫早有言,符乃药汁涂抹而成,遇水散落,重变成一碗稀汤药。

仅此而已。

“启禀王太妃、王妃。国内太平道,定要连根拔起。否则祸国殃民,遗患无穷。”南港令李永,肃容起身。

“明廷所言极是。”南港属吏纷纷起身奏报。

“此事王上已有计较。”蓟王妃言道:“莫让这些跳梁小丑搅了兴致。来,我代王上敬各位。”

“敬王妃!”南港属吏纷纷举杯。

再抬头,一干反贼已被抬下,鲜血亦被抹去。除去几处被飞虻箭射穿的箭痕,漆木地板又被擦拭一新。

鼓乐再起,舞姬重归。国令取盛装蒲桃美酒的鎏金酒壶在手,打开壶盖,遍示众人。并无机关,亦无隔断。内胎圆润,工艺精良,正是寻常酒壶。

士异笑着摇头:“心怀叵测,暗藏不轨。人前人后,变换嘴脸。长此以往,心魔滋生。

害人害己。

好端端的一场国宴,险被宵小之辈无端毁去。”

南港令李永叹道:“自己包藏祸心,又岂能正视他人?”

“正如茶馆所说评话,汝南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杯弓蛇影也!”国令士异,一语中的。

茶馆中,时人汝南应劭之《风俗通义》,甚是风靡。可谓人尽皆知也。

南港属吏,纷纷点头。

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沉疴顿愈。后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

“问心无愧,神鬼避之。”国令士异,目光如炬。

殿内众人,继续畅饮。其乐融融,恢复如初。

中途的小插曲,反成了新鲜谈资。罢宴后,经由南港属吏之口,广为流传。

不出所料。那些被收监入狱的太平道徒,必遭严刑拷打。供出同党,指日可待。

又五日,恰逢大堂会。

临乡三百石以上文武百官。皆有出席。

见临近午时,王太妃、王妃,便又设宴,款待群臣。

席间。国令士异又命宫女取一琉璃酒壶,和一金爵入殿。

言道:“大王远行西域,不辞辛劳。鏖战沙场为国尽忠,亦心系我等。六百里送来菖蒲酒一壶。士异不敢独享,这便与诸位同乐。”

“可是孟陀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之菖蒲酒?”楼桑令乐隐起身相问。

“然也。”国令士异笑言:“听闻乐公好酒,果不其然。”

见同僚皆报之以善意的哄笑。已被勾起腹中馋虫的乐隐四面作揖。堂上更加欢笑。

不等笑声落幕,士异又道:“奈何美酒难得,数量不多。人限一爵。请国傅进前赐酒。”

国傅黄忠整衣离席,龙行虎步,自跪帘下。手捧金爵,将美酒一饮而尽。

“臣,谢王上赐酒。”

“请右国相进前赐酒。”

“臣,谢王上赐酒。”

“请左国相进前赐酒。”

“臣,谢王上赐酒。”

“请右国令进前赐酒。”

“臣,谢王上赐酒。”

二千石、比二千石后,便是千石。上计令、国医令、家马令、各城令,各营司马等,纷纷进前赐酒。

比千石后,便是六百石。

太仓令,上计丞、国医丞、家马丞、各城丞,各营军曲候……

依次进酒。

喝过菖蒲酒的高官大吏,互相交头接耳,谈性正浓。

“噗——”殿前忽生异响。

待众人闻声抬头。只见一人五体投地,急声告罪:“臣殿前失仪,死罪!”

因俯首在地,故看不清是何人。

国令士异居高笑问:“都水长何故如此?”

“是他?”听左国令士异报出官名,右国相耿雍这便醒悟。

刘备还是临乡侯时,曾设‘河堤行人’一职,治理淀区水患。

此人名叫卞纪,字元纲。不仅精通先贤王景诸多治水篇章,亦对其所作《大衍玄基》,颇有心得。

后为治水官。六县为国,卞纪顺理成章为都水长,兼领王宫行人。

“臣……从未饮过此酒。见爵中酒色发绿,隐隐透着股药味。以为此酒有异,故而未能入口。”卞纪辩解道。

士异叹了口气:“菖蒲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入口甜香而不腻,略带药味而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诸位以为然否?”

“正如左国令所言!”

“……”卞纪浑身抖如筛糠。

中计了。

杯弓蛇影,音犹在耳。不料自己亦未能躲过。

“都水长还有何话可说?”说话之人,乃是蓟国妃。

“臣……无话可说。”卞纪再抬头,已涕泪横流。

摘冠在地,只见满头白发,竟未老先衰。

“想来这几年都水长,过得也不易。”蓟王太妃一声叹息。

“臣,首鼠两端,日夜煎熬。今日,终能以真面目示人。”

“你究竟是何人?”蓟王妃问道。

“臣,姓卞名纪,字元纲。王妃所问的另一个身份,乃是黄巾三十六方渠帅之:卜己。”


状态提示:1.44 杯弓蛇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