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原也算得上是两世将门。
只因她祖父有个堂兄名字叫做梁乙埋,就给她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梁乙埋何许人也?或许大宋境内的老百姓对此一无所知,但是在赵宋朝堂以及边关市井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梁乙埋是继张元之后,西夏王朝的第二个汉人丞相。
早在五十年前,官居西夏宰相的梁乙埋和他的姐姐梁太后把持朝纲,连年对大宋用兵且胜多败少,在树立了他们姐弟威望的同时,陷大宋军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随后的三十年里,梁乙埋的女儿也就是梁红玉的远房姑姑再度成为西夏的皇后,史称小梁太后,而梁乙埋的儿子也就是梁红玉的远方伯父梁乞逋接替了梁乙埋成为西夏国相。
小梁太后更是号称“战争狂人”,和她的弟弟梁乞逋一道,针对大宋发动了数次战争,只打得宋哲宗束手无策,尤其在大宋名将狄咏以身殉国之后,大宋朝堂再无平灭西夏之志,患上了“恐夏症”。
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十六年前才得以缓解。
十六年前,首先是小梁太后与梁乞逋反目内讧,在最后一次征伐大宋时遭遇了一场败绩,随后辽道宗耶律洪基派人以毒酒鸠杀了小梁太后,西夏皇帝李乾顺才得以亲政。
在梁氏姑侄刚刚掌控西夏的时候,梁乙埋曾经给梁红玉祖父写过一封信,那信上以高官贵爵相许,策动梁红玉的祖父反叛大宋投奔西夏。
当然,梁红玉的祖父是忠于大宋的,在堂兄梁乙埋的诱惑下恪守了宋朝臣子的本分,不仅抗拒了诱惑,而且还将梁乙埋的这封书信呈给了当时的领导范仲淹。
范仲淹深知此事利害重大,不敢擅自处分,就把这封信连同自己的处理意见一并奏给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是一个仁厚的皇帝,当然不会寒了忠臣的心,做出的批示是:奖其忠诚,官升一级,同时调离边关,回归禁军序列。
不得不说的是宋仁宗的处置非常得体,既嘉奖勉励了梁红玉的祖父,同时又将他调离了尴尬境地,回到汴京城后手里没有兵权,且全家老幼都在天子脚下,想反也反不了,万一反了也不会给大宋带来什么损失。
按理说,有了仁宗的批示,梁红玉一家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十年前也就是梁红玉八岁那一年,这事却被人给挖了出来,若是用后世一句网络流行词来说,就是有人把坟贴顶了起来。
挖坟的人是高俅。
也不知道梁红玉的父亲怎么就得罪了高俅,时逢方腊在歙州造反,打出了明教的旗号。高俅派遣梁红玉的父亲率兵前往平乱,却遭遇了一场惨败,被方腊打了一个全军覆没。
等到梁红玉的父亲回京请罪之时,高俅就把史架阁中的梁乙埋这封信找了出来,扣了梁家世代吃里扒外、私通番邦一顶帽子,指控梁家刻意交好方腊,意图联合方腊与西夏夹击大宋,直接就把梁红玉的父亲杀了。
杀了梁红玉的父亲还不够,还把她退休在家的祖父也杀了,家中女眷一律充为官妓。
此时的皇帝是赵佶,而赵佶赋,对此事一无所知,高俅欺上瞒下就把事办了。
所以梁红玉八岁那年就沦落为汴京教坊的一名妓女。
再后来,宋夏边关烽火再起,大宋朝堂为此举行了一场武举,在这届武举之中,高中一甲的举子里有杨志,也有韩世忠。
武举结束了,边关也传来了消息,说渭州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在青唐获得了一场大胜,夺回了这个西北的养马地,而西夏方面就此偃旗息鼓,战争结束了。
赵佶听说了这事,自然大喜,前任哲宗被小梁太后欺负了一辈子,而他赵佶却能扬眉吐气,这说明咱这个教主道君皇帝治国有方啊!
于是决定召开庆功表彰大会,把种师中等边军将帅招了回来,为了勉励西军的将士,赵佶决定将教坊中的官妓数百名拨给西军,以丰富广大将士的业余文化生活。
其时年方十三岁的梁红玉就在这批官妓之列。
韩世忠是种师道的徒弟,种师中是种师道的亲弟弟,两人不可谓不熟,虽然韩世忠没有参加这一场夺回青唐的战争,但是他凭借与种师中的关系,仍然可以参与赵佶为种师中等人设下的庆功宴。
在庆功宴上,韩世忠对奉旨前来服务的梁红玉一见钟情。于是就想把梁红玉要了下来,带回到延州,种师中自然不会拒绝。
与寻常的青楼小姐不同,梁红玉是有黑历史的官妓,即使韩世忠身为西军偏将,也没有权力为她脱籍从良,所以就只能将她养在延州城里的怡春园中。
进了青楼,就得履行青楼姑娘的义务,不顾韩世忠的不满,梁红玉也是接客的,只是卖艺不卖身。
时间长了,整个延安府的人们都知道,梁红玉是卖艺不卖身的,因为曾经有一些想要霸王硬上弓的人物,都被她打了出来。
然后人们才知道,梁红玉居然有一身不俗的武功,她不想卖身,谁都勉强不得。
时至今日,与梁红玉接触的客人除了一些喜的儒雅之士之外,就是一些精通武功的武林高手,虽然这其中不乏想要跟她上床啪啪啪的人物,但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罢了。
白胜不知道高俅迫害梁红玉一家的事情,但是白胜知道梁乙埋和梁红玉祖父之间的关系。因为白胜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