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大汉崛起>第755章无奈之举

赵云拱手解释道:“大司马,那司马懿足智多谋,竟然想出了以水断后的方法。

如今临近寒冬,昨日便已结霜,外湿滑,我骑兵经过,便一片泥泞,追击不过数里,就有数十骑落马,三个骑兵重伤,甚至还有一个不幸摔中头部而死。

虽然末将不计伤亡,可以追上司马懿,但骑兵经过,战马的踩踏使得道路更加泥泞,大司马步军在后,只怕更难行军。

就算末将追上司马懿,大司马短时间也无法率兵赶来汇合接应,而且那司马懿诡计多端,末将恐有埋伏,所以不敢贸然进军,故而回来请大司马定夺。”

“以水断路?带我去看看!”

“大司马请!”

赵云将诸葛亮带到了已经成为一片泥泞的官道上。

诸葛亮望着面前一片泥泞的官道,脸色不由得变得凝重起来,蹲在地上观察了一会儿,说道:“地上有六道车轮印,看来司马懿是以三辆水车并排而行,水车一边行走一边放水。这司马懿还真是个奇才,竟然让他想出了这个法子。”

赵云在一旁询问道:“大司马可有什么法子能够加快行军速度?比如在马蹄绑上布您看行不行?

司马懿此人智谋出众,如今魏国退守河北,防线收缩,防守各处兵力将会充足甚至还有多余,若在让司马懿回去,覆灭魏国,只怕又要遥遥无期了……”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泥泞地面不同于雪地,而且还结了霜,更加湿滑,纵在马蹄上包一层布,多走了几步,布上沾了淤泥,反而更加难行了!”

张任沉吟道:“那绕路呢?可派骑兵从别处包抄,大司马率领步卒在后,总能追上他的。”

出身于豫州汝南的本地人陈到说道:“这附近并无近道,走其他路,难免要经过江河,寻找渡船又要耗费时间。而且骑兵过河,小船还不行,必须要大船,如此更加浪费时间。”

陈到乃是豫州汝南平舆人,从小在平舆长大,少时成为游侠,也是在这一带行侠仗义,对于平舆周边的道路情况非常了解,他说绕路不行,那就肯定是行不通了。

一将提议道:“那不如就让司马懿走了,我们先安定地方?”

霍峻沉吟道:“这只怕不行,根据斥候来报,赵俨已经放弃扬州,抵达了兖州北部,正在兖北强行迁移百姓。徐州以北,也分派了一部分兵马前往,迁移百姓。另外司隶方面,魏国也是强行要将百姓迁移到并州的壶关以北。

兖州如今可以说是魏国百姓最多的州了,而徐州,当年曹操数征徐州,杀得徐州十室九空,徐州百姓也大多集中在徐州北部。

如果咱们在这里安定地方,那北方的百姓便要被魏国迁移一空,届时就算我们夺取了黄河以南之地,也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发动大战啊。

到时候,我们何时才能灭亡伪魏,一统天下?”

赵云愤愤道:“如此咱们岂不是要跟在司马懿屁股后面,一直在泥地里行军?”

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司马懿既然敢在平舆阻拦我们,肯定就已经把退路计划好了。

诸葛亮起身,望着前方泥泞的道路,沉吟道:“继续向前缓缓进军吧,另外派人飞鸽传信给邓艾,让他留下两万兵马看着许昌那边,率其余兵马赶过来,一方面平定地方混乱,一方面,预防孙权得了扬州江北之后,突袭我军后方。”

追击司马懿事小,而兖北,徐北,以及司隶的百姓事大。

这些地方,都是百姓大规模的聚集地,如果放任魏国将这些百姓迁移,那将来就算大汉拿下黄河以南之地,也没有多大作用。

没有人,便无法从事生产,便无法提供粮草,无法征集民夫,行军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对魏国用兵。

如果等到魏国巩固了河北之地,那一统天下便将遥遥无期。

所以诸葛亮不得不在这种泥泞的道路上行军,追击司马懿,不求击败司马懿,但求威慑魏国,让他们早点退走,将百姓留下来。

不过豫州各郡各城,也不能放任不管,而且扬州江北魏国已经让给了江东,如果将这些兵马都带走,解释江东趁乱来攻,诸葛亮后方不稳也不行。

因此诸葛亮又调邓艾率兵前来豫州,一为安民,二为预防江东进犯。

南阳那边兵马众多,上次刘禅北征南阳,数万兵马都留在了那里,还有兵马七万之众以及五千骑兵,除去盯着许昌的两万人,也还有五万多兵马可用。

“上路吧!”赵云一挥手,带着骑兵再次踏上了泥泞不堪的官道。

骑兵在前,步卒在中,粮草辎重在后。

官道之上虽然泥泞,但好在这是人为浇水弄出来的,虽然泥泞,但却不深,押运粮草辎重的马车这些东西不会陷进去。

不像下了大雨之后的道路,坑坑洼洼的,马车很容易陷在坑里弄不出来。

不过泥泞的程度虽然不深,但这路也不好走,不仅容易打滑,走不了几步,士兵们的脚上便沾着一层厚厚的淤泥。

汉军士兵们,只好人手拿着一根小木棍,用兵器当拐杖行军,走了几步,便用小木棍划掉鞋底的淤泥。

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导致感觉的行军速度特别慢,不及正常情况下的一半,一天最多也就能走三十来里路程。

而司马懿率领兵马在前,水车的水用光了,就派人到附近河流取水,豫州多水,一般官道也大多沿河修建,根本不缺水


状态提示:第755章无奈之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