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不同于公主!
只是性别之差,却因而天差地别。
徐还曾听马扩说起,接到信王赵榛之后,他也曾和南边的东京留守有过联络,告知朝廷赵榛的身份。
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此人并非信王,并非皇族亲王,乃有人冒充。
当时马扩也曾怀疑,难道这个赵榛真是冒充的?于是乎多方印证,比如赵榛的说辞,僧人证言,以及金军搜捕的一些事情。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少年郎就是太上皇的十八皇子,信王赵榛。
尤其是柔福帝姬到来确认之后,赵榛身份更不会有假,可是朝廷为什么不信呢?
马扩为此曾二次致函当时的东京留守宗泽老将军,甚至提出让朝廷派认识信王之人前来辨认。
结果朝廷没有回音,反倒是宗泽以私人名义做了回复,言下之意,让他好生照顾此少年……
这个情况有些反常,马扩刚开始有些不懂,幸好当时裴元衍到来,一起参详,才瞧出端倪。
原来宗泽信函之中,字里行间其实已经确认了赵榛的身份,却也隐晦地表明朝廷不会承认,所以请马扩好生照料。
一个皇子从金国逃脱,按理说是大喜事才对,朝廷却拒不承认,甚至连仔细派个人来辨认都懒得做。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朝廷压根不愿意承认这位皇子,无论其真假。
至于原因,就是因为是一位皇子,而另一位大宋皇子刚刚登上皇位。
赵构之所以能得到大臣的支持,立即登基为帝,原因就在于他是当时大宋唯一没有被俘的皇子,是皇位唯一合法继承人,皇室正统。
但如今又冒出来一个皇子,赵构的唯一性就下降了,这当然不是新皇帝希望看到的局面。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兄弟都颇为猜忌防备,如果没有兄弟,那自然最好不过。
而且当时局势,赵构这个皇位很不安稳,他也根本没有完全掌控大局,有的大臣对他颇有微词。
如果再冒出来一个皇子,一个合法继承人……虽说长幼有序,自己年纪大些,更合乎正统。可是……搞不好会有大臣联手将他废黜,另行拥立的可能,赵构难免多有顾忌。
事实上,后来确实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建炎三年的苗刘之变,赵构遭遇逼宫,被迫退位,当时苗、刘二人拥立的是赵构年方三岁的儿子。
拥立三岁稚子登基,想来也是叛军无奈之举,毕竟当时的男性皇族成员只有赵构父子俩。如果当时还有个十几岁的信王殿下,相信拥立对象会有所变化。
苗刘之变后,赵构复位,自然不会对自己三岁的儿子下手。但如果当时被拥立的是信王赵榛,结果会怎样?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无论五马寨的信王殿下是真是假,赵构都不会承认,更不会顾念所谓的兄弟之情。
得不到朝廷认可的皇子,自然就不是合法继承人,哪怕民间承认,呼声很高,也永远不会对皇位有所威胁。
宗泽想必知悉其中缘故,为了抗金大局着想,必须保证赵构的帝位稳固。即便是明知赵榛身份,也不得不装聋作哑。
却又不忍赵榛被人误会蒙难,所以才私下送信给马扩,让其善待赵榛,从而为赵宋皇室多留一条血脉。
马扩明白宗泽的深意之后,一直善待人赵榛,对其身份更是深信不疑。
现如今,柔福帝姬却说要赵榛南归,自然就有问题。
赵构会承认吗?即便是被迫承认,想必往后对赵榛也多有提防,甚至……此举,反而害了赵榛。
而且无论是谁做了这件事,定会惹得赵构不开心,将来还怎么在朝堂上混?再者,苗刘之变似乎还没有发生,此时带赵榛回去,无疑是把他至于凶险之地。
只不过……
现实往往十分有趣,在原本的历史上,赵构没有承认赵榛这个兄弟的身份。但很不凑巧,不久之后他年方三岁的儿子早夭,更凄惨的是,某一日赵构正在扬州和嫔妃敦伦,忽闻金军来攻,情势危急。
赵构一时受到惊吓,竟然从此患上了不举之症,医治无方,从此再无子嗣。而他没有一个兄弟,更无子侄,以至于皇位没有继承人,不得不从民间寻访血缘很远的太祖子孙,收为养子来继承皇位。
也不知那个时候,赵构可曾后悔过没认赵榛这个兄弟?
这些话没办法对柔福帝姬讲,不过徐还大概说明利害,柔福也便明白过来。
身为公主,对这种皇室倾轧之事多少有所耳闻,也不觉得惊讶。尤其是想到那位九哥的性格,不禁心中失落。
徐还沉声道:“所以,倒不如留下信王殿下在此,哪怕殿下一心向佛,至少能保全性命,一生无忧。”
“十八郎一心向佛,让他居住在临安的佛寺都不行吗?”
徐还沉声道:“殿下,皇室众人礼佛问道,很多时候被看作是韬光养晦,你明白吗?”
“唉!”柔福帝姬一声长叹,良久默然不语。
“殿下切莫伤感,此事也是无可奈何,不过你是公主,南归之后定会被厚待。”这个徐还十分肯定,历史上柔福帝姬南归之后,被册封为福国长公主,地位尊崇。
毕竟公主对皇位没有威胁,有个妹妹从北方逃回来也是喜事,还能显示出皇帝对手足的关怀厚爱,何乐而不为?
总而言之,没有利益冲突,便能相安无事,相处融洽。
柔福帝姬叹道:“我不担心自己,是感怀十八郎,可怜他身为皇子,却不能回